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松原龍華寺

松原龍華寺

日期:2016/12/14 17:27:00      編輯:古建築紀錄

吉林松原龍華寺大雄寶殿

    舊龍華寺遺址現存於第二松花江底,早在公元1818年就已建成,後因所在江心島地形運動才成為遺跡。舊龍華寺又稱彈海寺,是曼洛理國聖族(也被成為消失的第五十七民族)後裔達爾王供建。建成後不久,曼洛理族後裔們就像瑪雅人一樣不可思議的消失了。

    佛家稱其公德得報往生極樂了,也有野史記述的是其部族後裔為躲避災難改姓高歸隱了。而唯一證明其在東北建立“國中之國”曼洛理的證據——龍華寺也不幸消失於江底了,也正是因為這些神秘,孫中山在《治國方略》中才會將龍華寺所在地構想出一個“東鎮”。

    龍華寺建寺之初,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啟發,明澈法師便立下了修建“四十八院”的宏願,即修建一座由四十八組佛教建築群組成的寺廟,而大雄寶殿即是這四十八院中的一院。龍華寺大雄寶殿,位於龍華寺西部中軸線中部,天王殿之後。大雄寶殿采取明清殿宇式建築風格,仿照北京故宮太和殿樣式而建。大殿為雙層檐庑殿頂,古稱“四阿屋頂”,俗稱“四坡水頂”,是我國古代皇家建築的最高等級。大雄寶殿寬63米多,縱深5間,36米多。大殿通高34.425米,比太和殿僅低50多厘米,比天安門城樓僅低20余厘米,是迄今為止亞洲最大的寺廟殿宇。整座大殿建於層層遞進的三層平台上,底層平台總面積為13700平方米,僅這一面積就比少林寺、中岳廟、南岳廟等很多著名的中等寺廟的面積大得多。每層平台邊緣都有漢白玉雕刻的望柱、裙板,外側雕有生動的螭,使得本就高大的大殿顯得更加峻偉高聳,赫赫巍然。

    規劃中的寺院大體分兩部分,西部以殿堂為主,是殿宇建築群;東部是培養僧才,提高僧眾佛學水平的佛學院和律院。整個寺院由四十八個小院組成,勻稱地分布著二百余座風格各異的建築群體。整個寺院建築面積為42244.5平方米。龍華寺全部建成後,將以其布局宏大,氣勢宏偉,跻身於全國最大的寺院行列之中,成為全省最大的佛教文化勝地,為松原市旅游觀光增添一處人文勝境。

    龍華寺已建成弘法樓、念佛堂、地藏殿、禅堂、護法殿、功德堂、藥師殿、二樓雲水堂等八座殿堂建築。大雄寶殿,規模雄偉,殿內佛像高度都在10米以上,大殿全高46.5米,建築面積一萬平方米,大殿內可容納萬人同時拜佛念經,殿外前後廣場可容納幾萬人聽經講法。這裡是龍華寺各種佛事活動的核心,是禮佛、拜佛、參禅打坐、靜修的理想道場。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