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白帝城之妙

白帝城之妙

日期:2016/12/14 17:41:38      編輯:古建園林

    乘上豪華游輪,泛江三峽,逆水而上。當晨曦游輪停靠白帝城碼頭後,我又轉乘大巴,終於快樂地踏上了白帝城這塊夢寐已久的土地。奉節縣白帝城位於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它一面靠山,三面環水,背倚高峽,前臨大江,氣勢雄偉壯觀。伴隨三峽工程水位的上升,白帝城坐落的山坡也被水淹沒了三分之二,已失去了當年李白所見白帝城“彩雲間”的高聳之勢,然而好在白帝城還是完美地保存了下來。白帝城文化歷史悠久。西漢末年,公孫述割據四川,自稱蜀王,因見此地一口井中常有白色煙霧升騰,形似白龍,故自稱白帝,遂於此建都,取名白帝城。公元36年,公孫述與劉秀爭天下,被劉秀所滅,白帝城也在戰火中化為灰燼。在公孫述稱帝期間,各地戰亂頻繁,而白帝城一帶卻比較安寧,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白帝城,特地在白帝城興建“白帝廟”,塑像供祀。至明代,伴隨《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蜀國開國君主劉備影響力的上升,公孫述的塑像被劉備像所代替。但“白帝廟”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當我拾級而上,走完約300級台階後,我第一眼瞧見的就是這座古樸典雅、巋然不動的白帝廟。廟門雖歷經數百年風雨侵蝕,然而依舊難掩其巍峨璀璨的光芒。

    跨過白帝廟大門,我一路游覽了廟內的明良殿、武侯祠、觀星亭等明清建築。明良殿為嘉靖十二年(1533)所建,系廟內主要建築,內有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塑像。武侯祠內供諸葛亮祖孫三代像,如今在其左側堂內新塑了劉備“托孤堂”場景。在祠前還築有觀星亭,傳說是諸葛亮觀星象及白帝城瞿塘峽風光地方。廟內還有文物陳列室、詩史堂,陳列著新石器時代以來的出土文物和古今名家的書畫。白帝廟內,歷代的詩文碑刻和文物甚多。其中有著名的東周時期巴蜀柳葉銅劍、漢晉時期的懸棺遺物和隋唐以來73塊書畫碑刻、陶器和青銅搖錢樹等,及歷代文物1000余件,古今名家書畫百余幅。東、西兩處碑林,其中隋代碑刻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在東碑林,《鳳凰碑》和《竹葉碑》風格獨特,精美華麗,引人注目,堪稱瑰寶。這些古建築、碑林和文物珍品,為白帝城增添了歷史文化的光澤。

    白帝城不僅有濃郁的歷史文化看點和氛圍,也是觀“夔門天下雄”的最佳地點。當我站在白帝城刻有“夔門”的碑石旁,隔江眺望,只見夔門兩側高地,夾江對峙,高聳入雲,巍然峥嵘,峽江兩岸則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設的大門。這裡的崖高500米、江寬僅百米,流量卻每秒多達5萬多立方米。如今雖已不見昔日“水頭如劍破夔門”激流氣勢,而“兩山夾抱如門閥”的神態依舊相映成趣,讓我看得流連忘返,也讓我頓悟自古以來,白帝城之所以能吸引李白、杜甫、劉禹錫、白居易、蘇轼、陸游、王士桢等無數文人墨客下榻或寓居於此,並在這裡留下大量華章和無數詩篇,關鍵是這裡的大江高崖具有險峻神奇之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