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蘭村位於太原市西北部,汾河水由此進入太原市,村轄面積11平方公裡,是太原市建制較早的村鎮之一。上蘭村作為太原市的北部名村名鎮,人口匯聚,主要源於該地區的優美風景、著名景點和較好的生活條件。轄區及鄰近村落,
景點集中,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景,上蘭新區也是太原市規劃中的西北旅游地區的中心。
窦大夫祠位於上蘭村的西北部,北依冽石山,西傍汾河,東鄰中北大學。祠堂是紀念春秋時期晉國治水官員窦犨的建築,也是歷史上官員和百姓的祈雨場所。窦犨因關注民生,開山鑿渠造福百姓,政治主張與孔子而合,深受百姓敬仰,被稱為“河神”。窦大夫祠始建年代不詳,現建築創建於宋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重修於蒙古世祖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明清續修,現存建築為元代風格,歷史上有英濟侯祠、冽石神祠和窦大夫祠三種稱謂。
窦大夫祠坐北朝南,殿堂30余間,占地25000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建有樂樓、南殿、獻殿、後殿,南殿兩側有鐘、鼓二樓,分別以石柱、木柱為立,十分罕見。獻殿四角立柱,外施雙昂斗拱,內飾八卦藻井,八卦藻井為當今建築史上少見,全國僅兩處,這是祠堂被列為國家級文物的重要原因。祠堂各代石碑22通,其中元碑一通,明碑三通,清碑18通,其一龜馱石碑,表面光潔,玲珑透亮,光瑩照人,有“透玲神碑”之稱,與祠內建築“明三暗五”、“窯洞出檐”、“神龛梧桐”、“鼓樓石柱”、“魚台砂座”、“二郎手印”、“離祠紅馬”共為內八景。祠堂與汾河壩堰之間,是著名的冽石寒泉遺址。以前因地下水資源豐富,泉水噴湧,山石之間也有股股清泉,水甚清冽,夏天水溫僅攝氏4度,又稱“寒泉”。據說宋徽宗到此,欣然留有“靈泉”二字。冽石寒泉、徽宗靈泉與冽石山口、山腰佛龛、堰隔清濁、汾河夕照、戲台楹聯、西山石窟共為大夫祠外八景。
窦大夫祠之著名,不僅因為窦犨事跡、建築風格,還因文人墨客、歷史人物的關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書法家、畫家、詩人、金石家、醫學家傅山的故鄉——西村與上蘭村為鄰,傅山於1639年(崇祯十二年)上京請願回太原後,在窦大夫祠隱居研習。窦大夫祠的東部分為辛亥革命老人趙戴文居住的念經堂和衣冠冢,是趙戴文修養、與閻錫山商討形勢之地。我國著名的文學家郭沫若曾到祠游覽,並留有墨跡。
除了窦大夫祠以外,位於上蘭村南部的廣濟寺五龍廟是區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千佛洞景區,洞內面積7360平方米,塑雕各種佛像、人物1192位,弘揚了黃土文化,開創了土雕藝術的先河。上蘭村西南是又一處國家級保護文物單位——淨因寺,依山而建,東臨汾河。寺內創建於金泰和五年(1205年)的土佛,高10米,結跏跌坐,佛面高額豐准,神態安詳,傳為漢代所塑,是太原市外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