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觸摸蘇州園林文化

觸摸蘇州園林文化

日期:2016/12/14 19:13:58      編輯:古建園林
《鹿鼎記》一開始,就講了幾個江南名士籌劃反清復明大業的事兒。這些人的領袖是顧炎武,他名聲大,主意多 ,清室恨不得煎之炸之焖之炖之。  
   老顧也真不識時務,看不透明朝已經朽不可雕,而清朝正如日中天,更料不到智勇雙全、天下第一能人韋小寶會輔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康熙大帝成就二百多年偉業,可是不要緊,這並沒有影響老顧成為今天蘇州人的驕傲。今天,在蘇州昆山市,有亭林園,有顧炎武紀念館,都是紀念老顧的,還有他的塑像,挺拔、軒昂。最最關鍵的是他的那句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誰人不知?哪個不曉?提起顧炎武,你可以不知道他是明末清初的傑出思想家和愛國學者,但是,你萬萬不可以不知道他說過的那句話。  
   讓蘇州人驕傲的還不止老顧一個人,還有大名鼎鼎的伍員伍子胥。他本是春秋時期楚國人,為了避禍一路逃到吳國,得到國王阖闾的重用,始建阖闾大城,也就是今天的蘇州。伍子胥為了吳國的千秋大業鞠躬盡瘁,不得好死。當勾賤臥薪嘗膽嚼大糞時,鼠目寸光的夫差感動而得意。伍子胥就說了:  
    “大王!勾賤奸詐虛偽,不可輕信。”  
    夫差說:“得得得!你別以小人之心度人家君子之腹。怎麼?我的眼力還不如你?退下吧**!”  
   伍子胥就牙根兒緊咬地退下了。後來越國伺機反抗,吳國真就毀了。  
  蘇州人感恩戴德,不拿夫差當個玩意兒,卻始終把伍子胥當老祖宗供奉著。現在蘇州城的胥門、胥山、胥口以及位於盤門的伍相祠等都是為了紀念伍子胥他老人家的。再說伍子胥在世時十分重視興修水利,開有胥溪、胥浦。蘇州人今天對水的重視和依賴沒准就是伍子胥當年打下的底兒。  
   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伍子胥。  
   古代蘇州還出了個大人物,他的一部兵書《孫子兵法》據說對2001年中國足球隊沖進世界杯賽區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就是孫武。孫武也是春秋時期人,也是因戰亂逃到吳國,後經伍子胥舉薦,成為吳將。他西破強楚,北威齊魏,一路凱旋,流芳至今。美國西點軍校的老師們年年在必修課上給學生講解《孫子兵法》,每堂課都要說50多個崇拜、欣賞之類的英語單詞。  
   除此之外,蘇州還出了兩位響當當的文人,一位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另一位是德高望重、人見人誇的葉聖陶。  
   明代傑出的建築大師蒯魯班蒯祥也是蘇州人,據說北京天安門、故宮三大殿和十三陵中的裕陵就是他規劃建設的。  
    再有就是柳亞子什麼的了。  
    對了,還有林黛玉。  
    啧啧!這就是美姑蘇,挖地三尺有水,往來絕無白丁。太湖、金雞湖波光潋滟,周莊、同裡水巷幽深,更有那數不清的逶迤河溏,把個蘇州裝點得精致旖旎。  
    有必要給大家講段經歷。2001年10月30日的上午,帶著滿腦子偏見的我走進了蘇州拙政園。 
    所謂偏見是指我對蘇州園林的一種沒有來由的輕視,那是一種近乎於狐狸對葡萄的復雜感情。臨行前,一個朋友大模大樣地對我說:蘇州可去可不去,人造的東西太多,都是假的。我聽他這麼說,鼻子就皺成一團:索性我就不去蘇州了。我多自然啊!我多質樸啊!我多那什麼呀!我怎麼能去那種小情小調賊他媽能裝的地方呢?可是同行四人,我豈能耍單兒?  

    嗨!不去拙政園不知道什麼是精美!不去拙政園,不知道什麼是雅致!不去拙政園,不知道蘇州人的文化底蘊。

  

    拙政園位於蘇州東北街,居蘇州現存60多處古典園林之首,是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集大成者。拙政,是明代御史王獻臣的自謙之詞,取自潘岳《閒賦居》的“拙者為政”,說自己為政很拙劣,建園自得樂。園分東、中、西三部分,水面開闊,布局疏朗,建築別致,多對景、借景佳作。作為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拙政園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當然當然,我這裡沒有介紹蘇州園林的意思。一是蘇州人沒有邀請我介紹,二是我自己也沒那巨大的本事把個譽滿天下的蘇州園林介紹好,我只是想說說那個讓我久久不能忘記的解說員。  
    她是我們花60員錢雇來的解說員,忘記了她從哪個方向走過來,只記得初見她的那一刻,我在所有同伴的臉上都讀到了“失望”。  
    她是一個50多歲的小個子,頂多1.50米,容貌不似一般蘇州女子那般清麗,倒是很東北, 穿了一件老式西服,灰色的,過於肥大,腦後束了一條不長不短的水辮,不很講究。根據經驗,我斷定她是哪個園領導的家屬或親戚,下崗了,無事了,背上幾句台詞,做了解說員。  
    進得園門,迎面是一座假山。解說員說:我們中國人的總體性格是自斂的、內向的,家中無限奢華不肯輕易展示給外人,所以要修一山來遮擋門戶,所謂開門見山。欲觀園中景,需向山後行。  
    拙政園中最高的建築是見山樓,建造時是姑蘇最高處。在這裡,解說員告訴我們古人有著怎樣一種唯美心境,他們是如何隨手束雲的,又是如何隨心栽夢的。  
    50多歲的女解說員講著一口吳侬軟語,始終面帶微笑,而就在她那平和的、古韻十足的語調裡,我聽出了一種不可動搖的自信和對蘇州園林入骨入心的愛:  
    “所謂園林有四大要素,就是山、水、花木和建築。日本人最喜歡蘇州園林,又是派人來學,又是邀請專家。我知道他們國家現在有兩處比較不錯的園林,都是仿造蘇州園林修建的,花木好,建築也美,山也像那麼回事兒,只可惜沒有水。這就敗了。沒有水怎麼可以稱為園林呢?感覺就不對了。”  
    “現在全國各地都來學蘇州園林。有錢了麼!誰都想把自己的家鄉建設得美一些,可是學來學去,沒有一處園林能超過蘇州。你可以學了它的形,你卻怎麼也學不來它的神。有一種錯誤的理論,以為現代人一准比古人有能耐。不一定。我們蘇州園林的精致和美而不俗,太能表明古人的智慧有多麼高了。我們蘇州園林裡的借景和對景技巧,是許多現代建築師搞不懂、弄不來的。”  
     “有人說中國人對自己不夠意思,把最好的名字都給了外國人,什麼‘英’啊‘美’啊的,怎麼不管美國叫‘阿國’呢?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我們中國這個國家就善於發現美、創造美,我們不僅給別人起了好的名字,自己的名字也不錯呀!中國這個名字多好!我們中國就是在世界的最中心,有許多值得我們驕傲的東西,比如拙政園。外國有的東西,我們最終會有,我們可以學習,可是我們有的東西,外國人就不一定會有了,比如拙政園。”  
    “現在全國各地的河流都面臨治污問題,拙政園也是如此。我們不久前從國外進口了一台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清污機。可是我們拙政園的清污不同一般,它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一方面我們要清污,要保持水面的清潔,要讓游人喜歡;另一方面我們還要為了保護荷花而故意把清污工作做得糊塗些。因為美麗的荷花是生長在污泥中的植物,她出污泥而不染,大方磊落,不掩飾自己的出身。如果我們的清污工作做得太機械,把污泥全部清理掉,既而把荷花桿兒都露出來的話,荷花的問題就不僅僅是不美觀了,而是根本活不成。模糊數學據說能解決很多問題,模糊清污我們實踐得也不錯呀!”  
    “拙政園當年的主人心境高雅,當然也有雄厚的物資基礎。他注重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極力追求賞心悅目。用現在的話講,他是個完美主義者。他不僅要聽琴,還要聽風聽雨。秋天來了,荷花敗了,可是他不讓你把殘葉都收走,他還要留一部分,還派了大用場,所謂留荷聽雨。瞧這個亭子,‘荷風四面’。多美的詩句啊:‘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哇塞!這個小個子解說員和拙政園一樣美不勝收,我真的無法辨別她和園林哪個更讓我驚詫,哪個更美!在她面前,我直覺得自己好沒品味,好沒感覺,好沒文化。她也是蘇州的驕傲。她是蘇州眾多的不為人知亦或熟視無睹的驕傲中的一項。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