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拙政園借景

拙政園借景

日期:2016/12/14 17:55:54      編輯:古建園林

    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的拙政園,巧借內、外之景的手法讓人歎為觀止。

    進入這座蘇州最大的古典園林,面對詩意盎然的亭台樓閣、林泉荷池,人人都會生出人在畫中游、情隨山水移的感覺。

    從東園走過中園洞門,人在倚虹亭邊剛立定,導游就會向你介紹該園借來園外之景的神來之筆。此時,游人沿古典建築、花草樹木讓出的視線走廊,掠過荷池、曲橋,就能看到不遠處一座玲珑寶塔的大半個身段。這璀璨之塔,倒映池中,步履即近,令人神往。

    其實,這是園外1.5公裡處報恩寺內的北寺塔。此座三國時建起的佛塔已有1700多年歷史了。有著500余年園齡的拙政園,當年造園借用此景,不僅巧補了私家園林不能造塔之缺,還讓人在西望中覺得園景更加幽深起來。

    這是古典園林巧妙借景的典型佳例,點明了,哪個不驚訝贊歎?難怪在這直面婀娜之塔的絕妙處,誰都願意等著留個影的,更何況一些創意者還能利用起視覺差異打造出李天王“托塔”照來……

    拙政園借用園內之景的例子就更多了。

    依游覽示意圖西進,過“小飛虹”廊橋,游人可上一只泊岸旱船。此為上稱瀓觀樓、下名香洲的石砌畫舫樓船,擱石跳板數百年停於三面葉碧鮮靈的荷池中。明代時,據當時畫家文徵明畫作建起的這一建築,一直是賞月、宴客之絕佳處。當你走入香洲正廳,透過明窗玻璃,三面諸勝盡收眼底:北看見山樓、荷風四面亭,東見倚玉軒、遠香堂,南望小飛虹、得真亭、小滄浪。唯西有屏風擋實,少掉景色,然聰明的造園人通過在此裝了塊大平鏡,硬把對面的景色反照了過來。這照進的景色同樣鮮活、深遠,起到了虛實對照、同存的效果。

    宜兩亭位西園東側靠中園的假山上。游人拾級登亭中,透過冰裂紋窗棂的玻璃長窗俯視,西園亭軒館閣、花草池景無一漏失;再轉身掃過雲牆東看,則見中園垂柳依依、碧荷片片,曲橋、長廊、樓台、軒榭無不處在惬意中;若返回中園西望,古樹森森中、曲彎雲牆上,能看見五角上翹的宜兩亭露著半截紅木色亭身,遇巧的話還可聽到有位老先生於亭內吹出的叫人陶醉的陶埙聲。這宜兩亭兼顧西、中兩園借景、造景,形成了東看西望盡是景,牆裡牆外皆成畫的意境。

    下亭北行,游人向西可見“與誰同坐軒”。這是座造型別致的建築,因屋面狀如打開的折扇又稱扇亭。為使軒亭帶上更多看點,當年建亭除設計屋面成扇形外,主人又把該亭的三面空窗及吳王靠、石桌等打造出折扇形狀。

    其實光屋面形狀,這把折扇還是缺個柄的。然你只要稍調站立角度,對上後面那只形似天堂傘的笠亭看去,這把折扇立時就會完整起來。對這借笠亭頂蓋合成折扇的匠心設計,游人在直呼像極、巧極的欣喜中,自然都會爭相攝影留念,甚至還有借景笠亭拍出清朝大員戴上立頂帽的照片來的。

    當年園主人造此兩亭,那是隱載一段不忘往事的。幾年前,隨該景觀復制移建美國,又使這一帶上中華文化的巧妙隱載走向了世界。

    總之,拙政園裡的借景都手法高明、耐人尋味,當然這種借景遠非上述幾例。

    巧哉,拙政園借景!拙政園這座蘇州園林代表作,正等著人們去發現、尋味。

推薦閱讀:

九谷口自然風景

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

大明山自然山水

內蒙古生態草原春色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