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蘇州古松園

蘇州古松園

日期:2016/12/14 19:13:41      編輯:古建園林

 

    山塘街鹭飛橋東五十步有古松園。其建築布局為前宅後園,典型的清代宅第園林風格。宅內各處建築古樸雅致,雕刻十分精細,有一定的藝術和文化價值,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後園有一株明代羅漢松,蒼翠虬勁,姿態優美,古松園即因此松而名。

    古松園為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漁所建。蔡少漁祖籍洞庭西山,原在上海做洋貨生意,發達後回鄉造屋置地,有良田萬頃。蔡少漁與嚴國馨(嚴家淦祖父)、鄭齡九、徐鳳樓三家合稱木渎“四大富翁”,富甲一方。

    穿過門廳,進入天井,回首可見磚雕門樓。門樓上、下坊分別刻有“老子西游入關”、“瘋僧掃秦”、“將相和”、“截江奪斗”、“張羽傳書”、“寧戚飯牛”等一組歷史故事人物。字枋為“明德惟馨”,兩側兜肚分別為“張良拾履”和“高山流水”,整座門樓深雕綴飾,形神有致,尤其“張良拾履”中的拱橋和“高山流水”中的水浪波紋,生動逼真,有極強的質感,充分體現出雕刻技藝的精妙。

    大廳名古松堂,為仿明建築結構,步軒和內四界的梁架上各有四對棹木,形如古代官帽的兩根翼翅,俗稱紗帽廳。步軒的四對棹木較小,分別刻有呂純陽的寶劍、鐵拐李的葫蘆、曹國舅的檀板、韓湘子的竹笛、藍采和的花籃等物,民間稱為“暗八仙”。梁頭的山霧雲和抱梁雲為“鶴鳴九皋”,氣韻生動,精妙絕倫。最有意思的是梁架正中一根方椽上刻有八只琵琶,名為“八音聯歡”,寓意喜慶歡樂。典出《堯典》“八音克諧”,而蘇州彈詞開篇中也有“八音聯歡”的曲牌,用八只琵琶進行聯奏。將八只琵琶的造型刻在椽子上,如此用法,在蘇州園林建築中尚無二例。

    古松園的樓廳最有特色,因檐枋下端雕有十六只倒掛花籃,樓上軒梁又雕有十六只鳳凰,有人便稱此樓廳為“花籃樓”或“鳳凰樓”。鳳凰樓的雕花師傅是清末民初蘇州著名雕刻藝人趙子康。趙乃木渎鎮鳳凰村人,最有名的作品是東山雕花大樓,木渎鳳凰樓則是其早期作品,故有人稱這兩座樓為“南北姐妹雕花樓”。鳳凰樓上所有雕刻均為吉祥圖案,民間稱為“討口彩”。如明間檐枋由西而東分別刻有畫、書、信、元寶,稱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次間檐枋刻著花籃、箱子、寶劍、葫蘆等“暗八仙”。廂房檐枋刻有海螺、風火輪、珊瑚、銅鼓等八件寶物,稱為“八寶”。檐下掛落為纏株花紋,有梅、荷、菊、山茶等四季花卉安放於花瓶之中,稱為“四季平安”。樓下廂房的窗格上刻有梅、蘭、竹、菊“四君子”,象征品性高潔。窗下欄桿刻有獅子和大象,前者象征權威,後者代表萬象更新。樓下軒廊的每根荷包梁上都刻有一對大象,表示“吉祥”。樓上欄桿為環形圖案,中間花瓶裡插有三根畫戟,諧“平升三級”之音。檐下掛落插角為蝙蝠圖案,蝙蝠“變福”諧音。

    入園可見一棵羅漢松,高逾十米,為明代遺物,據《吳縣志》記載,此樹已有五百多年樹齡。從外觀來看,依然是那樣蓊蓊郁郁,蔥翠蒼勁,全無半點龍锺老態。往北不遠處有一株銀杏,粗可盈抱,枝干挺拔。秋天,果實盈枝,初冬則滿樹金黃,為前宅後院帶來一片喜氣。

    環樹而走的是一條斗折幽曲的雙層長廊,置身廊內,既可近覽古松翠色,又可遠眺靈巖山景,令人頓生塵外之想。園中還有一泓半畝大小的池塘,湖石假山、亭榭回廊依水而設,其建築倒影與天光雲影交織在一起,景物越發風致可人,整個花園也因此多了幾分空曠,也更覺得旖旎多姿。如此水景,正應了杜甫“名園依綠水”的詩意畫境。

    池塘北側為蘇繡第三代傳人姚建萍刺繡藝術館。傳統的樓閣式建築與古松園諧和一致,內中陳列的一百多幅姚氏刺繡精品更是讓人領略到蘇繡“精細雅潔”的藝術神韻,也萌生出對這位年輕藝術家精湛技藝的由衷欽佩。

    置身局促小園,而能領略山水之妙、自然之趣、人文之美的莫過於古松園。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