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東岙
日期:2016/12/14 17:52:10   編輯:古建園林 每年的十四夜,許多寧海人都會趕到一市的東岙吃餾。在那一天,東岙的每家每戶都會早早地准備好這種美食,等著各處的朋友前來品嘗,這種獨特的元宵文化也讓東岙名聲在外。而不為人知的是,除了吃餾,東岙在寧海的歷史上也有著很重要的位置。
一市鎮東岙行政村由褚家、街下、漁業、東岙王、西潘5個自然村合並而成,位於寧海縣一市鎮西面,背山靠海,目前全村共有農戶1300多戶,村民4000余人。村有耕地2029畝,其中水田1596畝,旱田433畝。村民收入主要來源為山林種植業和海水養殖業。
推薦閱讀:
金華寺平古村
古韻楠溪 流光溢彩
中國傳統村落龍南縣關西村
官浦垟 穿越時空的傳統村落
東岙位於寧海東南面,瀕臨旗門港,古稱東洲。明洪武年間,以村處西溪東面山岙中,改稱東岙。古代東岙的產業結構與今日稍有不同。此地背山面海,有港口和碼頭,出旗門港即為東海,古時是寧海南部主要的商品集散地。桑洲、沙柳(今屬三門縣)等地的貨物要出海運到外地,一般是用小船或竹筏沿清溪運至東岙碼頭,然後再裝到大船上;外地商品運進來,也要在此中轉。因此,在唐、宋、元、明這段漫長的歲月裡,東岙一直是寧海一個重要的港口城鎮,商業與運輸業均很發達。明代,三門灣一帶常遭倭寇侵擾,清初時又是鄭成功、張煌言等部反抗清廷的斗爭要地,戰亂不斷,民不聊生,使附近地區經濟遭受了很大破壞,東岙才逐漸衰敗下來。
滄海桑田,旗門港海塗逐年漲高,如今的東岙已失去海港優勢,只能容納一些噸位不大的漁船進出。那一望無垠的荒涼海塗,湮沒了一段繁華的歲月。在東岙,風景和歷史似乎隨處都在,人在其中,也會在不自覺間走進歷史的風塵,聽到那片遙遠的潮聲。
推薦閱讀:
金華寺平古村
古韻楠溪 流光溢彩
中國傳統村落龍南縣關西村
官浦垟 穿越時空的傳統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