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南京市浦口區林散之的紀念館

南京市浦口區林散之的紀念館

日期:2016/12/14 17:11:02      編輯:古建園林

林散之紀念館

    林散之是當代“草聖”。步入館內,便有翠綠的墨池映入眼簾,似有墨香陣陣撲鼻,使人心生許多感慨。向右彎便是一百多米的碑廊,黑色花崗巖制成的書碑鑲嵌於上,“草聖”林散之的楷書、隸書、行書、草書牽人眼目,即使外行看熱鬧的,也能感到書法的遒勁和飄逸。“草聖”的草書氣勢奔放,跌蕩疏狂,獨步當今,日本著名書法家青山杉雨先生贊為“草聖遺法在此翁”,代表作《中日友誼詩》被譽為“林散之第一草書”。林散之的草書被稱為“林體”。

    “草聖”林散之紀念館在山林之間,山上多竹,四季常青,象征著林散之先生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品格和不畏冰霜雨雪的風骨。占地面積一萬兩千多平米的紀念館在翠綠的竹海中,恬淡脫俗、質樸自然,給游人一種塵襟盡滌、俗慮俱消的感覺。曲徑通幽,花香陣陣,引游人走到“散之山房”,這是主展廳,陳列著“草聖”林散之書畫精品400多幅。草書《自作詩論書一首》,整張丈二宣紙,45平方尺,通篇用枯筆寫成,是紀念館的鎮館之寶。

    最長的是7米多的手卷“江浦春圖”,畫的是江浦縣人民興修水利,圖長237.5厘米,寬33厘米,畫中有635人,

    30條牛,40余頭驢,53間房屋,木船27艘,輪船2艘,形態各一,情景交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透著蓬勃的活力,讓人贊歎不已。早知趙樸初先生譽林散之為詩、書、畫“三絕”,但久聞不如一見。

    站在半山腰上的“散之山房”放目,可見別有韻味的白馬亭、連理亭和愛雨軒,挑檐飛角,青瓦覆頂,與主體建築渾然一體,在花草樹木的襯托下,如林散之先生風格各異的畫,似有凝重、舒淡、空靈、朦胧之墨趣,那流動的氣韻讓游人馳騁想象。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