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湘橋村:士大夫建造的古厝群

湘橋村:士大夫建造的古厝群

日期:2016/12/14 17:42:41      編輯:古建園林

湘橋文化名村的古厝群,依水而建,是難得的水景古村落

湘橋文化名村的古厝群,依水而建,是難得的水景古村落

    綠水環繞,古厝集群,龍文區藍田鎮的湘橋村,是省級歷史文化名村,這裡有著全省唯一一座華佗廟,還有10座清代士大夫家族所建的官宅民居。

    自2007年,湘橋入選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後,這裡迎來了不少參觀者,而官宅的建造者,黃金鐘與他9個兒子的故事,也因此被津津樂道。

    正因為有古厝,有綠水,龍文區政府也正規劃在此建一條獨具閩南傳統特色的明清水景步行街。

古厝群間的清幽小道

古厝群間的清幽小道

    探訪:清代士大夫宅第盤踞湘橋數百年

    在湘橋黃氏第26代、漳州退休老教師、知名書法家、龍文區文史專家黃昌的帶領下,我們探訪了湘橋歷史文化名村。

    湘橋歷史文化名村,於龍文區藍田鎮的九龍江岸邊,北鄰國道324線,南臨江濱路,東望雲洞巖,漳州的重要水系九十九灣在村裡迂回流繞,將古村落一剖兩半。

    古時,當地人稱這段河流為湘水,湘水之上,村人架了一座橋,把溪流兩邊的村落連為一體,這座橋因此被稱為湘橋。傳說湘橋的村名就是從此而來。後來橋毀了,湘橋這名字卻保留了下來。

    車子沿著規劃中的十三號路走到底,右拐直行不遠,可以看到一塊華佗廟的指示牌,順著牌子指示,車子駛入九十九灣的東岸。離岸一二十米,華佗廟、大夫第、翰林第等幾座明清古建築一字沿岸排開。離岸更遠的村內,還有貢元第、西宗祠堂、進士第等古建築。

    湘橋古村落共保存有11座明清時期的古厝,其中6座保存較為完整。這些古厝是典型的閩南明清時期官宅民居建築,每座結構基本相同,或五進、或三進,正屋兩旁是兩排護厝,大門一關,就是一個獨立的城堡。古大厝的建築風格是閩南傳統風格,屋頂歇山式燕尾翹脊、紅磚紅瓦。

    這裡的華佗廟,是全省唯一一座供奉華佗的廟宇。

推薦閱讀:

蘇北小上海—水鄉窯灣古鎮

張家口的“根”

湖北潛江曹禺故居

天津歷史文化名城之古城遺產

保存較為完整的大夫第

保存較為完整的大夫第

    故事:奉政大夫與九子建10座官宅民居

    除了華佗廟外,其余10座古建築,都是清代奉政大夫黃金鐘和他的9個兒子所建,至今已有兩三百年的歷史。

    為翰林第保管鑰匙的黃老伯是黃氏第26代人,今年已80多歲,他告訴我們一個趣聞。相傳,明朝洪武年間,湘橋黃氏的開基祖黃國賢從龍海石美來此謀生,在河邊養母鴨。結果養了500只鴨子每天能收回1000個蛋。黃國賢認為此處風水很好,於是在此建厝定居。

    在清朝中期,黃氏家族進入鼎盛時期,跻身士大夫階層。

    提起黃氏家族的繁榮昌盛,黃金鐘是不得不提起的一個人。他是黃氏第16代。黃昌老人告訴我們,據龍溪縣志記載,黃金鐘大約在雍正初年,出任杭州同知(五品官,相當於現在的副市長),敕封奉政大夫,在家鄉建了大夫第。

    黃金鐘生了9個兒子,個個有出息,其中4人名字還被記入龍溪縣志中。長子黃宏達,是清乾隆七年歲貢,任建陽訓導,在大夫第不遠處建貢元第。次子黃尚錦,是副貢,歷任松溪、同安教谕。四子黃宏遇,清雍正年間任廣西州同知,黃宏遇之子黃蘭枝,清乾隆年間欽賜翰林院檢討,建翰林第。五子黃天瑞,天資聰穎,30歲就中進士,授刑部主事。漳浦的蔡新與黃天瑞同科,蔡新曾與人說,他不如黃天瑞。只可惜黃天瑞英年早逝,只當了兩年官,32歲就過世了。

湘橋村河水環繞,綠樹掩映,風景怡人

湘橋村河水環繞,綠樹掩映,風景怡人

    揭秘:翰林第主人被乾隆破格提拔

    保存下來的10余座宅第,以大夫第和翰林第規模為最大,其中翰林第又最完整。兩座建築均為五進四天井大宅,寬33米,深90米,磚石土木結構。

    黃昌老人說,關於翰林第的主人黃蘭枝還有個故事。黃蘭枝是個孝子,古時有父母在不遠游的說法,黃蘭枝就一直留在家中奉養雙親,直至他的母親90歲過世後,也就是乾隆六十年,才去參加舉人考試,那時黃蘭枝已經70多歲,正好乾隆皇帝也要“退休”,看到黃蘭枝70多歲才來考舉人,起了憐憫之心,於是大筆一揮,破格提拔黃蘭枝為翰林。

    黃蘭枝當了十幾年官,一直活到90多歲過世。

    黃蘭枝的後人,出了不少文人才子。漳州畫院首任院長、漳州國畫大師黃稷堂,就是黃蘭枝的後代。如今在翰林第的最後一進,還留有黃稷堂故居。黃稷堂字堯民,號湘道人,晚號稷翁,他的畫風隽永簡練、靈性超脫。稷翁與名聞中外的弘一法師交往頗深。法師曾對他的篆刻題詞贊曰:“仁者篆刻甚精。”

湘橋文化旅游概念性規劃圖

湘橋文化旅游概念性規劃圖

    規劃:擬建水景步行街具閩南水鄉特色

    湘橋古村落於2007年12月被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納入市、區兩級文物保護單位。龍文區規劃在湘橋建文化旅游區,目前正在招商引資。

    龍文區旅游局局長黃金本表示,湘橋村地處九十九灣入江處,河水繞流村中,村裡還保留有明清之際古民居11座,有條件建設一條獨具閩南水鄉特色的水景步行街。

    根據規劃方案,沿九十九灣規劃建設中間是兩面臨水的仿古建築步行街,四季碧波蕩漾,仿古石橋橫跨河兩岸。街面的低層建築以閩南地域特色為主要建築風格。延續閩南傳統建築歷史文脈的燕脊、斜坡頂、柱列廊的騎樓古建築為主調,利用古民居,構築一幅江南水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商業古街。

    而在東側將規劃一個文化休閒區,主要建設水仙巷、木偶巷、八寶巷、七星博物館、戲台、龍舟倉庫、思祖林、游客服務中心、演藝廣場。南部規劃一個創意藝術區,主要建有藝術培訓街、藝術主題公園、LOFT藝墅、創意市集廣場、戶外運動基地、運動中心。規劃區西北面,以商務為主題,主要建有水仙大廈(地標)、商務群樓。總投資約30億元。

推薦閱讀:

蘇北小上海—水鄉窯灣古鎮

張家口的“根”

湖北潛江曹禺故居

天津歷史文化名城之古城遺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