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贛南客家祠堂淌古韻

贛南客家祠堂淌古韻

日期:2016/12/14 17:42:21      編輯:古建園林

贛南客家祠堂淌古韻

    在贛南鄉村,有村莊一般就有祠堂。祠堂,是贛南古建築的標志物,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在鄉村,一般是一個姓一個屋場,一個屋場至少有一棟祠堂。子孫多了分“房”,子孫離開原居住地另擇地建房,形成新的屋場,如此延續拓展,便有了一個個結構相似的屋場和祠堂。也有幾姓同建一個村莊的。祠堂的建造緣於村人聚會、議事,是一個公共場所,功能類似於現在的會議室。

    建祠堂很講究,事先要請人擇地,選好位置、定好朝向,動土時,全村的人都聚在一起,祠堂做好後,大擺酒席慶賀。祠堂的造型和結構非常講究,多為二進或三進,兩扇大門,祠堂內用木柱或石柱頂住橫梁,頂端雕梁畫棟,飛禽走獸栩栩如生;祠堂前小後大,層次分明;祠堂外形飛檐斗拱,氣勢雄偉壯觀;祠堂門口大多蹲著兩只石獅子,像兩個威武嚴肅的衛兵,令人心生敬畏。祠堂的寬大、堂皇是富裕顯赫的標志。

    村裡人娶妻嫁女都會在祠堂裡大擺酒席,還有如果哪家的老人去世了,也會在祠堂擺酒席。總之,紅白喜事都會在祠堂裡擺酒席,還有一些村裡的重大決策也都會在祠堂裡舉行。

    祠堂裡最熱鬧的時候要數大年初一,不管是晴天雨天,不管是上午下午,祠堂裡的人都是滿滿的。早飯後,各家各戶的大人帶上米酒和臘味來到祠堂裡,男人在後廳,女人在前廳,八個人圍坐一張桌子,邊喝酒邊議事,晚輩敬長輩,祝福聲不斷,敬過酒後便開始劃拳。劃拳聲此起彼伏,猶如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整個廳堂裡熱鬧非凡,激情高漲。酒和臘味不夠了,女人負責回家拿。這一天,沒有人會心痛酒和臘味。如果平時鬧了矛盾、怄著氣的兩個男人,在你來我往的碰杯聲中,會把怨氣拋到九霄雲外,並且此後和好如初。這一習俗,現在不少村莊仍沿襲著,不過喝酒的文明程度比以前好了許多。

    除此以外,有的祠堂是為了紀念某一個人而建的,出自一種報恩行為。龍南縣渡江鎮象塘村的“荷恩堂”便是一個最好的例證。相傳,500多年前,象塘村的鐘萬祿一生行善積德,做了許多好事,資助了不少貧困人。一天,鐘萬祿見一外地小販拖兒帶女十分艱辛,幾乎到了難以生存的地步。已有10個孩子的他心生恻隱之心,便收養了小販的幼子,並取名康進。鐘康進乖巧聰明,好學上進,鐘萬祿十分喜愛他,對他呵護有加,不惜家財供其讀書。鐘康進不負養父期望考取了功名,被朝廷委任為地方官。鐘萬祿死後,鐘康進為報答養父的養育之恩,傾其一生積蓄,於明正德辛末年開始興建占地2000多平方米、結構為四進的“荷恩堂”。“荷恩”,承受恩惠也,此舉乃是知恩圖報千古美德的充分體現。這個感人的故事至今在龍南城鄉廣為傳頌,是一個活生生的德育教材。

    今天,鄉村祠堂多被修繕一新,被人們賦予了新的意義:把家族中的一些有積極教育意義的故事書寫懸掛在牆上,讓子孫閱讀,而且村裡的紅白理事會、修路築橋理事會等都在祠堂裡開會,共商建設和諧美麗家園的大計,把古祠演繹得更加魅力四射。

推薦閱讀:

梅城老街:古城風情氣息濃

中國“豆腐之鄉”——石牌鎮

原汁原味的張家口蔚縣

叢林古城琅勃拉邦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