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古鎮“黑白調”(圖)
日期:2016/12/16 18:46:37   編輯:古代建築釣源:曾經不夜的“小南京”尋找釣源古村還真不容易,一路打聽,很多贛南人竟然都不知道。順吉福公路行進20公裡往右轉,公路在茂林間逶迤,要不是時而傳來的雞鳴犬吠,誰會知道茂林那邊還有個居住了近千人的村莊?走進釣源,滿眼是亭亭如蓋的香樟樹。高低錯落的古民居依南北的山勢鋪展兩旁,青石板鋪就的巷道苔痕點點,細雨之中泛著青幽的光亮。一片參差錯落又渾然一體的青瓦灰牆之間,流貫著安詳、沉穩的大家韻致。我們在小巷中邊走邊拍照,祠堂、廟宇、書捨、別墅……腳邊總會有可愛的小鴨、小狗癡癡地撞上來,毛茸茸的嚇你一跳。
走著走著,就逐漸轉了向,這才發現釣源村的建築東南西北各個朝向都有,而並非傳統的坐北朝南。向當地的村民問路,才知道村中沒有一排筆直的房,沒有一條筆直的巷道,也沒有一條筆直的塘岸。房屋格式同樣不是規規矩矩的方形,不是牆帶折角,就是門框偏向,頗多“歪門斜道”,我們頓時有掉進八卦陣的感覺。
原來,釣源村由渭溪和莊山兩個自然村組成。呈現東西走向,有如道家太極圖“S”形中分線的長安嶺,成為釣源村南向的自然屏障。而太極圖中 “太陽”和“太陰”處,正好就是渭溪村和莊山村。更奇的是,不僅有 “太極圖”,竟還有個自然天成的“八卦”。莊山村北面的對門山上,東高西低一字形跌宕相連的十余口池塘貫穿全村,以二山夾一水,布成了傳統八卦中象征美好吉祥的“離”卦。
走累了,找了家小飯館吃午飯。老板是熱情腼腆的人,端了自家粘的花生糖招待我們這些外鄉客。向他打聽古村的過去與現在,他便找來很會說故事的大爺,互相補充著講開了古村的歷史。
釣源建村已經有1000多年了,是一代文宗歐陽修的後裔及其同宗子孫的聚居地,曾經名儒巨賈輩出。明清時候很多讀書人棄儒經商走南闖北,創造了一時的鼎盛繁華-錢莊、賭場、妓院、跑馬場,夜夜笙歌達旦。足不出戶,灶不生煙,各種享受呼之即來, 連吉安城裡的闊少爺、少奶奶們都日夜向往著這不夜的“小南京”。可惜繁華的街道在太平軍作戰中被摧毀。
吃罷中飯,我們參觀了飯館老板力薦的“寧國府”。“寧國府”是一個中西合璧式的別墅,建於清乾隆年間,前面是寬敞的花園,後面是翹角重檐的二層樓房,以“前院後庭”一反中國傳統住宅的“前庭後院”式建築特點。主樓頂部的八邊形藻井,全用螺旋紋和八卦式的圖案裝飾。這座富麗而有些頹敗的別墅現如今成了村裡的文物館,只有一株徑約一尺的四季桂依然亭亭玉立,盡情展現著往日芳華。
傍晚,離開這個幽靜小村返回吉安的時候,我搖下車窗向積華山方向眺望,寒氣撲面,滿眼只是細細雨霧。
旅行指點
交通:從吉安市順吉福公路行進20公裡右轉,就可以打聽到釣源古村的具體位置了。
食宿:釣源古村的小餐館吃午餐還行,人均花費10塊錢就能吃到不錯的家常菜,但沒有什麼特色菜。住宿只能回吉安市,有各種雙標間可以選擇,價位在80-150元/晚。
推薦景點:文忠公祠堂(文天祥祠)、歐陽氏祠、寧國府,進村門票15元,景點不另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