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屏山樓東:川南最後的客家古鎮

屏山樓東:川南最後的客家古鎮

日期:2016/12/16 18:44:40      編輯:古代建築
    坐落於金沙江畔、書樓山下的屏山古鎮樓東,因為蘊藏著深厚的客家文化而為外人所向往。今秋八月,乘著初秋的氣息,筆者來到了這座心儀已久的小鎮。 

  客家人的文化,更多地體現在他們的建築中。屏山自古就是僰道縣地。元代置馬湖路,明代設馬湖府。從明萬歷十七年(公元1589年)設府治,清代雍正存縣於今。樓東古稱羅東,民國初年改為樓東,它自古就是宜賓通往雷波、馬邊、屏山的重要驿道,可以想見它悠久的歷史和曾經的輝煌。明末清初,大批客家人進入樓東,其中一些如凌家、胡家、黃家的大戶望族,在此大量修建了如凌家商號、萬壽宮、員外府、大夫第等一些與當地風格截然不同的建築,成就了樓東深厚的文化底蘊。 

  精美的客家建築 

  沿著鎮中心一條長300余米的青石板街道,由東向西一路走來,精美的客家古建築讓人流連忘返。 

  鎮東老街盡頭是占地近千平方米的清乾隆11年的南華宮,盡管部分建築已經坍塌,但飛檐翹壁、雕梁畫棟間還是依稀可見當年的輝煌。南華宮是清代廣東移民在四川的會館,而今它已經成為客家建築的標志。 

  緊連南華宮的是員外府,清道光年間建造的員外府內有兩樓一底的大小天井、花廳4個,寬大的門庭和過道,全木框架的前廳、正堂、後書院處處幽深,檐口、窗棂、廂房門壁等的雕刻繁復精致。 

  與員外府一牆之隔的是凌家祠堂,作為一處有著西洋教堂建築元素的全磚式房屋,顯見樓東於清末民初是一個受外來文化影響巨大的地方。位於凌家祠堂後面的萬壽宮,坊上石刻題記“忠孝神仙”四字剛勁有力,“漁樵耕讀”浮雕人物造像精美別致。 

  鎮上最古老的建築,當是老街上的驿站了。驿站坐北朝南,青瓦覆頂,是穿斗木結構兩層樓房。整個驿站占地約400平方米,廳、堂、院落布局合理,層次分明,錯落有致。明朝馬湖府(今屏山)提學唐振曾有《羅東驿》詩曰:兩山碧立見青天,百道飛泉灑盡船。伐鼓阗阗催去棹,不知身是地行仙。此外,在老街盡頭,還有凌家老房子、新房子等多處古建築。 

  客家人文融入生活 

  客家人的文化更多地溶入到了人們的生活中。在古鎮上,每個四水歸堂式的宅中都住有七八戶或十多戶人家,大家合住一家大院,頗有趣味,你家炒什麼菜,我一聞便知,他家電視放哪個台,你一聽便曉。哪家來了客人,便是大家的客人,上茶敬煙。哪家出了個事,便是大家的事。忙前忙後,眾人互親互敬,互幫互助,和和睦睦,其樂融融。至今,古鎮上的人們在婚、喪、娶、嫁時都還要擺 “九大碗” 吃,這都是客家人文的體現。 

  在金沙江水能開發建設中,古老的樓東將被淹沒。一些文物將被搬遷至其他地方重建,一些文物則只能長眠江底。走在樓東古街上,你更能分明體會出什麼叫滄海桑田,何為浮雲蒼狗。 

  樓東,一個幾百年前因“湖廣填四川”移民而興盛的古鎮,21世紀初也將因支援國家水電建設而“移民”,成為川南最後的客家文化古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