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廣州井古村

廣州井古村

日期:2016/12/14 17:42:12      編輯:古建園林

黃埔區長洲深井古村還保存有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

黃埔區長洲深井古村還保存有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

黃埔區長洲深井古村安來市牌坊

黃埔區長洲深井古村安來市牌坊

    該村已有700年歷史,黃埔區將打造民俗風光區,提高村民經濟收入。

    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曾經商貿繁盛、聞名十裡八鄉的安來直街墟市,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風流才女凌叔華的故居,老同盟會會員、民國初年廣東省警察廳廳長凌鴻年的故居“愚園”……都深藏在深井古村阡陌縱橫的窄街小巷中,獨自美麗。

    黃埔區長洲街的深井社區(以下簡稱“村”)被確定為廣州市14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莊。日前,記者深入探訪了這個擁有700年歷史的古村落。黃埔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爭取將深井社區打造成為集生態、文化、民俗、休閒等於一體的特色旅游名村。

    明清古民居群保存很完整

    深井村位於黃埔區長洲島,與廣州中心都會區僅一江之隔,始於南宋,盛於明清,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建村歷史。順著田園阡陌步入古樸悠長的青石板街巷,時光瞬間倒流至清末民初。一座座百年老宅氣勢恢宏,完全保留了中式園林風格,不僅具有珠三角風情,還吸收了客家式的碉樓和西洋式的石柱、門樓、花紋圖案等建築特色。盡管歲月流逝,依然透出“大戶人家”的風范。

    不僅歷史悠久,深井村曾經文風鼎盛、人文荟萃。僅在清朝,已知的文武進士就有5名。村口的深井文塔,村內的街巷名稱如大雅裡、德星裡、集賢裡……都是崇尚知識,文化底蘊深厚的見證。

    研究嶺南建築的專家表示,如此大面積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十分少見,這些建築見證了清末民初廣州郊區農村園林式民居的歷史,同時反映了那段時期廣州郊區民居的真實面貌。

    安來直街墟市名揚十裡八鄉

    據了解,自乾隆時期開始,黃埔港遷至長洲島北岸,長洲島成為了外輪唯一的停泊口岸。位於深井古村東北部、靠近海邊的安來直街墟市,便成為長洲島上通商貿易和來往人員的市集之一。

    “安來有近200年的歷史,意為‘安心進來做生意’,由太公、華僑們集資興建,是當時深井最大的市集。”年屆古稀的原深井村老書記凌志康介紹,當時的街市僅200米左右,卻集中了幾十家店鋪,金鋪、茶樓、藥材鋪、賭場……一應俱全。

    安來片區裡有一座洪聖宮,“它與波羅廟是一脈相承的,當時這裡有碼頭,來往商賈船只都會來拜牛仔佛(村民對洪聖王的土稱),祈求出入平安,財源廣進……”望著面前破敗被封的洪聖宮,憶起昔日熱鬧的民俗活動,村民們無比懷念,見證了安來興衰的凌志康也有些傷感。

    “希望建設美麗鄉村時,能將這些古廟、店鋪適當恢復,這些是大家在別處看不到的,也是深井的生命力所在。”凌志康說出了村民們的心願。

    20年前長洲島已控制開發

    作為目前廣州市的文化旅游風景區,20年前長洲地區就被控制開發,沒有任何工業或非旅游配套項目在長洲島上馬。

    “深井社區自然生態保護良好,田園風光質樸,歷史遺存深厚,有著發展鄉村旅游的巨大潛力。”黃埔區建設局副局長黃榕清表示,黃埔將借創建美麗鄉村的契機,通過挖掘和包裝社區的建築文化、民俗文化、生態文化、美食文化,打造深井民俗風光區。在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生活品質的同時,實現社區產業由傳統農業向旅游服務業發展的轉型升級,實現促進社區經濟發展,提高村民收入的惠民目標。

    新擔湧將建游艇碼頭

    據黃榕清介紹,黃埔區正啟動深井社區安來市試點片區及新擔湧南岸濱江片區的美麗鄉村試點建設工作,總投資約1億元,計劃於2013年底完成。其中,對安來片區內建築立面按明清嶺南建築風格進行整飾,主街巷青石板鋪設,濱江安新路升級改造,完善安來市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同時,還將在長洲深井社區大飛崗樹林公園建設深井花園,將建成富有山水田園風光的嶺南花園景觀,建設面積約9萬平方米。

    “黃埔區正在推動游艇產業發展,明年將在新擔湧動工建設市內唯一一家公共游艇停泊碼頭,首期目標為26個泊位。”黃埔長洲生態文化旅游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石國榮透露,計劃通過建設游艇俱樂部、游艇培訓學校,來帶動島內的消費,增加就業崗位。此外,位於新擔湧附近的黃埔青少年水上運動中心也將於明年啟動建設。

    此外,深井美麗鄉村的建設,吸引了各地區的美術院校和社會培訓機構進駐設立創作室和教育培訓基地,為社區產業的轉型升級開拓了新思路,也讓凌志康等村民看到了希望。

推薦閱讀:

河南紅石砌寨牆 臨沣遺古風

河北青龍的滿清“八旗遺風”

嶺南古村落——陸河墩塘村

桐廬:翙崗古街的底蘊與新意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