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 美麗古城 湖南沅陵
日期:2016/12/14 17:54:21   編輯:古建園林五溪湖漁業生產
沅陵新城
《婆婆辣》登上了央視“心連心”來沅慰問演出舞台慰問演出舞台
借母溪溝谷風光
厭倦了城市的喧囂,拋開工作的壓力,尋一片綠色天地,自由呼吸。懷著急切的心情,踏上找尋自然之旅,去見證一座“世外桃源”般的美麗古城――湖南沅陵。
驅車前往沅陵,一路盡是綠色,斑駁的陽光透過古樹那厚重的枝葉,影影綽綽,耀得人睜不開雙眼,卻又不忍錯過一絲美景。窗外飛速閃過的每一幅畫面,都好像是絕美的油畫,渾然天成,美輪美奂。不時有紅的、黃的花朵點綴其中,也為這幅綠色的畫卷平添了幾分動人的色彩,仿佛頑皮的孩子信手所繪,幾分靈動,幾分俏皮。
醉古鎮――溯傳承,煥新顏
沅陵縣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中游,東與桃源、安化為鄰,南接溆浦、辰溪,西連古丈、泸溪,北與張家界交界,素有“湘西門戶”之稱。沅水由西南入境,向東注入洞庭湖,橫貫縣境中央,沅水以北屬武陵山系,沅水以南屬雪峰山系,兩山一水形成了獨特的沿河谷地。
近代民族英雄林則徐,曾用“一縣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為君清”的詩句,高度贊譽沅陵山水之美。1917年,不到15歲的沈從文當兵來到這裡,此後數十年,去去來來,也留下“沅陵,美得令人心痛”的感歎。風光秀麗的酉水畫廊,被評為“新潇湘八景”之一,而這座如詩畫般美麗的古鎮更是被譽為“一生中要去的66個中國歷史文化大縣”之一。
沅陵舊稱辰州,盡管東臨桃花源,北接武陵源,但由於交通等因素制約,沅陵旅游一直擺脫不了“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尴尬。如今,隨著杭瑞高速的建成,沅張旅游高等級公路的即將建成通車,以及正在籌建的張桂高速、安張衡鐵路、秀益鐵路,為沅陵構建了一張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也讓沅陵豐富的旅游資源逐步走出“深閨”,走進世人驚歎的目光中。
事實上,早在交通不便的舟楫時代,這裡一直是湘西北最繁華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戰國後期秦楚爭霸時,秦國大將司馬錯從巴蜀繞道,曾在此構築兵城,側擊楚國。近年來的考古發現,這裡正是古黔中郡的所在,至今,這裡還有40多座規模龐大的楚漢古墓群尚未發掘。二酉山上有個古藏書洞,相傳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期,書生伏勝從鹹陽偷運“禁書”藏於此。縣城西北角的龍興講寺,系唐太宗李世民下诏敕建,用於教化蠻民,堪稱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學院,比著名的千年學府岳麓書院還早建348年。如此動人的傳說,也為沅陵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一方山水養一方人,這裡民俗荟萃,風情獨特,境內有苗族、土家族、侗族、白族等24個少數民族,傳統龍舟、辰州傩戲、跳香、斗鳥和山歌等民俗文化絢麗多姿,被授予“中國傳統龍舟之鄉”稱號,辰州傩戲、傳統龍舟和沅陵山歌被列入國家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年8月,沅陵縣城被列為湖南省歷史文化名城。
擦亮沅陵的名片,該縣持之以恆地開展了文明創建活動。縣裡從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質入手,扎實開展了“全員培訓”活動,對4.2萬名市民進行文明禮儀知識培訓。並堅持每年實施縣城“十大工程”,建成了龍舟文化廣場、鳳鳴廣場、濱江大道、尤家巷商業步行街、宗教一條街、星程大廈、澳門花園等一批精品項目,實施了縣城污水處理廠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等工程,城市綜合服務功能飛速提升,城市面貌煥燃一新。近年來,該縣成功創建全國衛生縣城、省級文明縣城、全國文明鎮。今年,該縣又榮膺全國文明縣城的稱號。
“千年古鎮,夢回辰州”,這裡要打造出一座“中國最美風情古鎮”。去年12月2日,承擔“沅陵南岸新城”項目投資建設的“沅陵海灣華岸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揭牌成立,這預示著沅陵縣城南建設藍圖正式敲定,也宣告建設沅陵千年風情古鎮邁出實質性一步。“沅陵南岸新城”項目是該縣今年新引進的一大型招商項目。按初步規劃,在沅陵縣南岸將新建一座占地面積達254公頃,以古城復原區、濱水景觀帶、生態休閒區、行政服務區等四大板塊構成的南岸新城。而其中一座占地面積為492畝的風情古鎮更是在沅陵這幅山水畫卷上繪就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此美景佳境,怎能不令人留連忘返。正好像“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的沅陵正用她那獨有的芳香醇厚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游人賓客。2010年,沅陵縣共接待游客168.9萬人次,旅游收入6.19億元,比“十五”期末分別增長近2倍及206倍。2011年預計全縣接待游客180.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8.84億元。
謀發展――走出去,引進來
山美水美人更美,武陵山和沅江水孕育了勤勞樸實的沅陵人。
“十一五”期間,沅陵縣生產總值由42.03億元增加到95.36億元,年均增長12.3%。財政總收入由2.06億元增加到7.87億元,年均增長30.74%;一般預算收入由1.32億元增加到3.73億元、年均增長23.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7.01億元增加到30.7億元、年均增長3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0.96億元增加到22.83億元、年均增長18.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929元增加到11648元、年均增長14.46%。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472元增加到2626元、年均增長12.27%。城鎮化率由26%增加到34.16%。主要經濟指標翻了一番以上,生產總值、財政收入提前兩年完成十屆縣委提出的目標。
寬敞明亮的廠房內,一排排身著統一工作服的年輕女工們正在制作著電子元件,這裡秩序井然,在每一張樸素的臉龐上都能夠看到她們一絲不苟的眼神。這是發生在沅陵首個新材料生產企業――沅陵辰州磁電高科有限公司軟質鐵氧磁體生產車間的場景,自去年7月正式投產於“兩新”產業園以來,該廠每月產值達300余萬元,產品遠銷荷蘭、日本、台灣等地,該項目總投資5200萬元,正常生產後年銷售收入可達6億元,上繳稅金3000多萬元。這只是新沅陵的一個縮影,同樣的場景還發生在“兩新”產業園的每一個廠房,每一座車間。
是招商引資改變了沅陵,是招商引資打開了沅陵閉塞的大門。沅陵的命運沅陵人自己做主,縣委書記黃澤春,縣委副書記、縣長段雲鵬親自帶隊上北京、跑上海、下廣州、到成都,積極尋求合作,吸引項目上門投資。招商引資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且不說磨薄了鞋、磨破了嘴,被潑冷水更是家常便飯。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次次登門拜訪,一回回苦口婆心之後,最終成功地吸引了數家企業落戶沅陵。
沅陵縣把引進、建設大項目作為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強力推進,營造出競相發展的勃勃生機。與此同時,在現有的官莊、麻溪鋪等四個鄉鎮工業集中區的基礎上,又投資2億余元,建立了“兩新”產業園,按照“外引內聯、創新引領、高端發展、培育集群”的思路,大力發展以新能源、新材料為重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截至目前,槽式太陽能熱發電設備制造、軟質鐵氧磁體、鴻海光電產業園及研發中心、無極燈生產等6大新材料、新能源項目先後簽約入園,投資總額達24億元。這些項目投產後,年產值可讓現有工業總產值再翻一番。同時,LED系列產品開發、電腦主板生產、電視天線加工出口等4個新能源、新材料項目也已達成入駐“兩新”產業園的投資意向,正在進一步洽談中。2011年1~11月,該縣共簽約5000萬元以上項目8個,合同(協議)資金29.35億元,實際利用縣外境內資金11.24億元、境外資金415萬美元。
在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各行各業齊頭並進的大好勢頭下,沅陵縣2011年內的各項經濟指標都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預計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21.4億元、增長13.5%;實現財政總收入9.5億元、增長20.7%;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79億元、增長16.8%,其中縣屬規模工業增加值48.2億元、增長4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1億元,增長44.8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9億元、增長18%;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3220元、增長13.5%;農村人均純收入3525元、增長34.2%,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我們看到的並不只是一串串繁瑣的數字,而是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它所譜寫的是沅陵的勤勞之美、希望之美。
展宏圖――铿锵進,放歌行
千年古城沅陵正煥發出勃勃生機,猶如初升的朝陽,光耀四方,魅力四射。“十二五”是沅陵加速轉型、跨越發展的關鍵5年。經過“十一五”的快速發展,基礎更加牢固,發展活力更加強勁。特別是“兩新”產業園建設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培育取得重大突破,為沅陵加速轉型、跨越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提供了強大動力。
“十二五”期間沅陵縣遵循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生態立縣、工業強縣、開放活縣、旅游富縣”的總體思路,以科學發展、跨越趕超為主題,以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為主線,全面推進工業集群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著力打造全國生態宜居山水名城、武陵山經濟協作區先導區、全省文化旅游經濟強縣、大湘西新興經濟增長極,努力建設經濟活躍、生活富裕、環境優美、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的新沅陵。
發展是第一要務。今後5年,沅陵縣將突出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經濟轉型,努力推動縣域經濟跨越發展。力爭在“十二五”末達到地區生產總值176億元、財政總收入17.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億元,年均增長將分別達到13%、18.5%、28%、18%以上,經濟總量在大湘西地區居於領先地位。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城鄉面貌顯著改善,社會建設全面加強,生態環境優勢強化,黨的建設明顯加強,沅陵未來更加美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紅日初升,美景漸現,飲一斛香醇美酒,覽沅陵如畫新顏,慨歎!慨歎!
推薦閱讀:
佩特拉 以色列的玫瑰之城
寫滿滄桑的周村古商城
福建:千年古城今猶在
山東昭德古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