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雲南黒井古鎮尋找逝去的寧靜
日期:2016/12/16 18:12:13   編輯:古代建築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那是個陽光明媚的日子,中國日報社記者走進雲南楚雄州黒井古鎮。 因為是鄉間公路,車沿著龍川江,狹窄且為雙向行駛,常有大型貨車經過。路曲折不斷,令人難以捉摸,恰逢那段時間雲貴常落著大雨,偶爾路邊還有山體滑坡和路面下沉的障礙。從不暈車的我,也在無數的連續180度轉彎中感到淡淡的眩暈。沿途一路上的風景讓我興奮不已,遙看遠處起伏的山峰,滿目的綠色心馳神往。
繁盛的夏天,綠秧萬頃,田邊的土房吞吐著純樸與溫馨,田裡的稻草人畫龍點睛,熠熠生輝。車身前,常有動物不緊不慢地橫穿公路;車窗邊,常有動物跟著車一起遠行。驅車一個多小時,竹簡、經卷圖型堆疊成的“黑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頗具特色的雕塑寨樁映入眼簾,仿佛是黑井這部影片的片花。
導游向我們介紹,黒井自漢代開始采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因“黑牛發現之鹽井”,簡稱“黒井”。明清時期,黒井上繳的鹽稅分別占到雲南鹽稅的67%和50%,黒井一度成為滇中繁華的經濟重鎮。黒井的城鎮格局形成於明,盛於清。6坊18巷,鹽商文明造就幽幽小巷和跑馬轉角樓、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一顆印等建築文化,素有“明清社會活化石”和“千年鹽都”之稱。
黒井以鹽出名,即使在已沉寂多年的今天,在小鎮仍能找到名目眾多的鹽品。有散鹽袋裝的,塊狀的,還有制成各種工藝品、小禮物的,這是黒井的延續,也是黒井人的傳承。在走出小鎮的時候,我們每人的包裡都多了幾塊形狀不一,用途各異的鹽。
黒井給我的印象十分幽靜,人口稀少。矮矮的木屋,窄窄的石頭小巷,環繞四周都被大山包圍著,整個小鎮坐落在一條蜿蜒的布滿石頭的河邊。山上植被很蔥綠,沒有污染。純淨的藍天、如絮白雲、青黛的山巒、潺潺流水流過寧靜安詳的山村,映著鄉農淳樸黝黑的臉。
導游帶我們到著名的武家大院參觀。眼前的整坐山巒蒼柏翠綠,武家大院就深深的埋藏在這抹綠色裡。遠遠望去,只見黑沉沉高聳的屋頂陰沉著臉,真是有種詭異的落魄。遠遠的就看到一處氣勢非常宏大的院落高高的坐落在山腰上。這是黒井地勢最高的房屋,可以俯視整個黒井。
古巷幽幽,木刻花窗,雕梁畫棟上附著的蛛網塵絲,青石板路上的深深蹄印,無不在訴說著它的歷史與曾經的輝煌……與麗江古城的小橋、流水不同,黑井古鎮則多了幾分古之悠悠,情之綿。龍川江穿城而過,順著黒井綿延的河水也在嘩嘩啦啦的流淌, 紅砂石鋪就的漢代馬幫道與城中寬不過三尺的街巷相依相偎。在點燃的篝火邊,牽著一雙溫濕的黒井老者的手,我們和她們一起跳起了歡快的篝火舞。 月朗人寂的晚上,紅砂石砌成的石碑坊漠然矗立,五馬橋邊的萬家燈火,敘說著一個遙遠深邃的繁華世界。
黒井在我心裡是那麼的難忘。甚至連那裡窄窄的石頭小巷都充滿了愛意。我喜歡那裡的簡單、平和,沒有喧囂,遠離人頭攢動。遠離鬧市,簡單質樸,平平淡淡,快樂滿足,我覺得這裡的人們活的這麼自然自在、自得其樂,真是一種滿滿的幸福。
歷史不停的變更和顛覆,會變的東西不多,留下的更是不多,黒井是一個意外,在那個狹長的河流邊,在大山的深處,歲月隨著河中的水山上的風要麼悄悄要麼呼嘯而過,只有它還是依然在那裡靜守,不可惜的是它沒有被人們所遺忘。
我們看悠閒的路人聊天、看小狗吃飽了在路邊滿足的打盹,這一切都讓我懷念。這種真實而快樂的感覺,觸手可及,來的非常自然、非常生態,也最符合我們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