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龍泉源底村 古民居之典范

龍泉源底村 古民居之典范

日期:2016/12/14 17:42:04      編輯:古建園林

    在冬日清冷的早晨,驅車到達上垟鎮的源底村時只有7點半,車子停在村頭的橋邊,聽著貫村而過溪流的潺潺水聲,呼吸著源底村清新的空氣。太陽還未出頭,村子裡的村民已經陸陸續續開始出門勞作了。

    上垟鎮源底村是龍泉市最大的行政村,全村有21個村民小組,536戶2003人。源底村在民清時期曾經是遠近聞名的地主村,至今依然保存有28幢2萬余平方米的民清古民居。古樸大氣的明代廊柱,精雕細刻的清代馬腿,受西洋氣影響的民國門窗,比比皆是。村支書徐達友向記者介紹,近代以來,源底村人才輩出,其中最著名的就屬辛亥革命烈士徐仰山,其故居及徐氏祠堂在2000年7月被龍泉市人民政府確定為文物保護單位。

    鱗次栉比的古民居是源底村最大的特色。走進村裡放眼便看見粉牆高聳,鴛瓦黛青,掉楔鷗吻,雕梁畫棟,盡顯浙派山鄉建築特色,是龍泉古民居之典范。而且,由於歷代定居在此的徐氏家族注重營造村落風水,形成了獨特的帶形水村的格局,整個村落依山靠溪,在喇叭型峽谷形成。一個可蓄水,可灌溉,可防火,可共居民生活用水與自流排水的帶形水渠環村而繞。村上首以徐仰山故居為代表,均系一式的“四水歸堂”。

    為了讓游人來源底村游覽時更為便捷,村裡投入15萬余元改造村內道路共計1500余米,市裡投資110多萬的源底大橋的通車改善了源底村的交通條件,極大地推動了村經濟的發展,為源底村建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作為土生土長的源底村人,村支書徐達友向記者表達了源底村民的心聲,那就是希望這些古民居能夠得到更加完善的修葺與保護,這樣才能讓如此特色獨具、多姿多彩的村莊被更多的人知道,讓更多的人來欣賞。如今,隨著村莊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村民對於古民居的保護有了深刻地認識。徐達友說,雖然村裡缺少資金,但是這並不妨礙村民修繕和保護古民居的熱情,部分村民已經自籌資金陸陸續續對一些古民居進行修繕。現在,源底古民居修繕與保護工程已經全面啟動,這項工作不單單是上級部門單位的工作,更是全村村民自己的工作,只有共建共享才能讓源底的古民居給世人帶來別樣的風情,讓源底村更好的發展起來。

推薦閱讀:

貴州古楠木“擁抱”的侗寨

咱刀苗寨 苗疆賈理文化村

沙溪沒被遺忘的古鎮復興范本

探索上饒弋陽縣神秘的古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