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城之間夾個城 宋夾城的“城建方式”全國獨一份
日期:2016/12/15 15:10:56   編輯:古代建築
晚報昨報道了宋夾城北門遺址出土的消息。專家學者認為,宋夾城在全國城市建置中十分獨特,對研究建城的特殊樣式具有參考價值。
這種城建方式,全國獨一份
文史專家朱福 介紹,宋夾城的用途主要在軍事方面,堡城和宋大城之間相隔比較遠,於是在中間建了夾城,相當於軍事通道,沒有居民居住,當時抗金和抗元的士兵,也是住在堡城、平山堂城和宋大城裡。有了夾城,戰爭發生時,堡城和宋大城也不會因為被敵人圍困而失去聯系。
值得一提的是,宋三城的格局,在全國其他地方還沒有發現過,可以說,宋夾城在全國獨此一處,如今,宋夾城的考古發掘,特別是北門遺址的出土,對全國城市建置的研究,特別是建城的特殊樣式都具有參考價值。
雖用於軍事,卻未發生戰事
宋夾城用於軍事,防御設施堅固,而且它的歷次增築,均與當時的軍事形勢密切相關。晏炳森稱,宋代有文化名人曾在揚州為官、居住,他們遍覽揚州名勝,但卻不能來到宋夾城,因為這裡沒有留下文人墨跡。
朱福 也認為,也正是由於宋夾城的獨特地位和作用,文人才不會到這裡游玩;而由於當時戰事不斷,可惜,戰爭也只發生在堡城和宋大城,因此即使當時出現了李庭芝、姜才、文天祥、劉锜等英雄人物,宋夾城也沒有留下他們的戰績。
據透露,鑒於宋夾城當年所起的作用,相關部門正在設想在宋夾城修建歷史博物館。目前,這一想法正在籌劃中。
延伸閱讀
宋代揚州駐過哪些軍隊?
揚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李久海介紹,之前他們在調查中還發現一磚砌蓄肥池,其中有數以百計的磚側面印有楷書“武鋒軍”的銘文磚。南宋時,揚州的禁軍和駐屯大軍中,均有“武鋒軍”的建制。文獻又記南宋修揚州城時,為保證質量,城磚必須在側面模印“關司某軍燒造”,以備點校查驗。由此可以判斷,夾城東垣應建於南宋時期。
文化學者韋明铧介紹,由於金兵的強大威脅,宋朝在各地駐屯大軍之外,往往創置各種番號的新軍。新軍的創置,最早始於宋高宗時,宋孝宗時新軍增設漸多。揚州的新軍則有“強勇軍”,是淮東安撫司的直屬部隊,駐扎揚州。
值得一提的是,復建不久的揚州萬花園,就是率領“強勇軍”作戰的宋將趙葵所建。宋代揚州的軍隊不止“強勇軍”一支。關於淮東各種番號的新軍,據有關記載,真州有“忠勇軍”,盱眙有“制勇軍”,楚州有“武鋒軍”等。此外,淮東路新軍尚有“義勇軍”、“忠義軍”、“雄勝軍”等,其駐地今已不知其詳。駐扎揚州的軍隊番號,則有“敢勇軍”、“精銳軍”、“武鋒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