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古鎮文化推動南陽鎮旅游產業發展的概覽
日期:2016/12/16 18:01:49   編輯:古代建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古鎮南陽地處與京杭大運河相融的微山湖中,擁有湖面15萬畝,水生經濟植物50多種,魚蝦貝野鴨近百種,千頃荷花,萬畝蘆葦。她北依魯西南重鎮濟寧,南靠古彭城徐州,東臨孔孟聖地曲阜、鄒城,西通牡丹之鄉菏澤,瀕臨梁祝故鄉、仲子故裡,離京福高速30公裡,距濟寧機場60公裡,有客船(游輪)從濟寧開往南陽島(南陽古鎮),從魚台縣城渡口乘船30分鐘直達南陽島景區,交通便利快捷。熙來攘去的人群中,響著軟軟的吳語、硬硬的山東話、道白韻味的京腔,南陽鎮豐富的水產品也隨著運往全國各地,附近的物資也在此聚集中轉,時有“小蘇州”、“二濟寧”之稱。
獨具特色的自然風光
南陽湖煙波浩渺的湖面上,星羅棋布地散落著80多個小漁村。這些小漁村或三五家,或幾十家,小漁村如一顆顆珍珠鑲嵌在南陽島的周圍。鎮裡人家,街巷幽深,石板路青長,或臨街而居,或面湖而住,有蘆柴小院,有紅磚黛瓦,皆柳遮蒲掩,荷葦屏窗,頗似江南水城。中國的島很多,但有河流穿過的不多,有古運河穿過一個小島的地方更是鳳毛麟角,小島、古鎮、運河、大湖融為一體,這種“島在水中、河在島上、鎮在湖內”的特殊景觀在運河文化中獨樹一幟。
古鎮上皇宮所、清真寺、康熙御膳房、南陽書院等名勝古跡讓游客流連忘返。到湖上乘船沖浪,或泛舟古運河上,輕棹擊水,感受詩意生活;看魚鷹表演,觀漁家婚禮,賞漁民捕魚,令人心曠神怡。有興致的游客還可到民俗生態村切身感受漁家生活,跟著漁民捕魚拾網、下籃垂釣、摘菱采蓮、淺水池摸魚、鴨圈撿蛋、蟹池邊上捉蟹、與漁民拉家常交朋友,做一次地地道道的漁民。
獨樹一幟的人文景觀
漫步小鎮,到處是呈現出一派古樸的氣象,青石街道旁老字號店鋪門前布幌隨風飄搖,古式門匾盡顯古鎮的滄桑,沿街大紅燈籠透射出濃郁的民俗氣息,傳統的竹編草編等工藝品琳琅滿目,質樸友善的古鎮居民辛勤勞作,再配上鱗次栉比的古式建築,讓人體會到南陽古鎮特有的和諧安詳。在微山湖民俗博物館裡,涉及漁湖民傳統生產的漁網具、生活用具、服飾、手工藝品、水生動植物標本、運河風俗等,大至漁船網箔,小至一鉤一卡,可謂包羅萬象、應有盡有。
南陽街上店鋪林立,狹長的街巷如同長長的扁擔挑著整個市鎮的繁榮與昌盛,夜市則更加充滿了濃郁的江北水鄉氣息。在每天黎明前夕,這裡的魚市便開始了熙熙攘攘的交易。夜市上,賣包子、燒餅、元宵、燙面餃的小飯攤,比比皆是,還有水果攤,賣香蕉、桔子、膠棗、核桃……
逐步提升的文化內涵
國家剛剛發布的 《關於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把提升文化內涵貫穿到吃住行游購娛各環節和旅游業發展全過程。近年來,南陽鎮積極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和公益事業,抓好了村文化活動室建設、敬老院和衛生院建設,高標准規劃、高水平建設,穩步推進景區景點建設,加快重點文化設施、固定演出場所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啟動了民俗博物館建設,成立了文藝宣傳隊,出版了 《運河名鎮——南陽》,制作了南陽風光片。為打造南陽運河古鎮旅游品牌,提升古鎮旅游品位,促進旅游業在文化價值和市場價值方面的同步提升,南陽鎮從古鎮商業布局合理化、管理規范化、面貌特色化著手,努力提升商業文化品位。一是改造古鎮商業街,逐步恢復古鎮建設格局,各類店鋪合理搭配,能夠顯現商業文化內涵,為游客提供舒適的吃飯、住宿、購物場所。二是對商業古街統一管理,從業人員按行業著裝,商品及服務明碼標價,杜絕宰客現象發生。三是店鋪門前招牌一律用布幌子,老字號的店名再重新挖掘使用,各店門口懸掛書有“江北水鄉、運河古鎮”、 “中國第一水鎮”、 “四湖名珠、運河名島”等字樣的大紅燈籠。目前古鎮商業文化提升改造已初見成效,引來大批外地記者走讀南陽,捕捉水鄉的靈氣,感受南陽古鎮獨特的魅力與文化內涵。京杭運河的通航拓寬、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運河申遺的推進,為南陽鎮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旅游開發成為眾多商家投資興業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