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龍湖福林村

龍湖福林村

日期:2016/12/14 17:40:03      編輯:古建園林

    古街:曾經繁華的集市

    走在福林古街上,這條原本繁華一時的古街略顯寂寥。福林古街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籌建,資金基本來源於華僑。在華僑的帶領下,上世紀30年代建成後,94個店鋪基本都開始營業,成了遠近最繁華的集市,附近村落來往的人絡繹不絕,興起了一股經商熱。

    福林村的老教師許天化今年86歲,他的父親許文姜是一位菲律賓華僑,當年回鄉在古街開了一家“三民布店”。許天化家中至今還留存著當年開布店時用來存放布匹的櫃子。這對他來說,既是一種念想,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

    古寺:弘一法師曾住十個月

    福林村、福林寺,一樣的“福林”二字,可見這座古寺在福林人心中的地位。寺前,一棵百年的攀枝花老樹枝繁葉茂,似在歡迎每一個人的到來。香火鼎盛的福林寺近代曾有多位名僧前來居留,弘一法師便是其中的一位。據介紹,弘一法師於1941年來福林寺,前後居住了約十個月。其間,在福林寺留下不少書籍聯句。


    福林寺的正前方有一個叫“弘一亭”的亭子,還有一個“一音圃”,便是為了紀念弘一法師而建的。如今,弘一亭、一音圃和福林寺,還有寺旁的孝端橋、攀枝花等構成福林一景,村民們閒暇時總喜歡在此乘涼聊天。

    番仔樓:華僑文化歷史悠久

    福林村,位於晉江中部,華僑多是它的一大特點。全村2000多常住人口,而在菲律賓就有8000多的福林村人。在外華僑們一直支持著村裡的公益、慈善、教育等事業。

    綠野山房,雅致詩意的名字,一聽還以為是某位文人的居室。事實上,這座建於1855年,距今近160年的古厝,是華僑許遜沁當時回鄉所興辦的私塾,為家鄉子弟的啟蒙教育提供了一個場所。“當時,這樣專門用來做教育的私塾非常少,保存下來的就更少了。”許天化是村裡的老教師,他如是說道。

    1890年前後,鄉僑許志長又在村東頭創辦了第二所私塾“養蘭山館”。在綠野山房中,還可以見到黑板及一些標語,經年失修讓綠野山房顯得有些破落。“我們也有計劃對村裡的這些古跡進行修繕,這些歷史古跡如果不保護起來,那就太可惜了。”福林村委會主任許自春說,“像此類由華僑所建的古大厝、小洋樓還有數十座,每一座幾乎都有一個故事。有一年一夜之間動工開建了18座古大厝!”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