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龍湖寨建築特征初探
日期:2016/12/15 0:51:2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龍湖又稱塘湖,因村西、南、北皆池塘(古彩塘溪遺跡),故名。初創鄉年代應為南宋紹興二年以前(《海陽縣志》有紹興二年建地藏院的記載),經數百年龍湖先民的建設,至明嘉靖年間,為防御倭寇的侵擾,築寨自衛,自迩,龍湖寨就形成了“三街六巷”的聚落規劃格局,寨中匯聚有數百座宗祠、府第、商宅、宮廟等建築物。至今較完整地保存尚有一百多座,是研究潮州移民文化、商業文化、建築文化、民俗文化不可多得的大型民居聚落。
歷史上的龍湖寨水陸交通便利,對它後來成為繁榮的商埠是一個重要的條件。創鄉之初,龍湖寨東有韓江西溪,西臨尚未湮沒的古彩塘溪,陸路又是通往府城的要道,周圍十裡沃土。恰處於韓江的出海口,古時陸路交通不便,大宗貨物運輸多通過水運,由於龍湖具備水陸交通的特殊位置,自然而然地成為歷史上潮州的物資集散地之一,16世紀以後,海運業逐步有所發展,潮州後來興起的小港口如東港、西港、溪東、南隴、東裡及沙汕頭,共同組成了當時聯運的港口群,其中的西港即是龍湖東南方的西溪出口處,故龍湖歷史上一直是潮州商業貿易十分活躍的墟市。目前從龍湖寨遺存的民居聚落規模,尚可想象出當年望族聚居、富商雲集的盛況,其規模是一處正在發育的城市雛形,是可耕可賈的理想人居環境。清鹹豐八年,中英天津條約規定將潮州辟為通商口岸,因潮州民眾強烈反對,加上南海濱線逐漸南移,鹹豐十一年,中英雙方改汕頭為通商口岸,汕頭港和樟林港從此隨之崛起,西港和潮州其它港口一樣,其海運口岸的功能逐漸退化。龍湖自迩也成為內陸鎮。
由於龍湖晚期地理位置的變化,得不到商業經濟的刺激,整體經濟退坡,加上潮汕不能隨便拆改祖屋的傳統觀念約束,故較完整地保存了龍湖寨全盛時期的風貌。這些建築的風格特色同潮州傳統建築一樣,屬福佬建築的風格。但是,仍然具有自己的風格特征。綜觀整個聚落建築,可用“極具個性”四字概括。
首先,從聚落總體來看,潮汕的鄉村聚落多為聚族而居,一般是一姓一鄉或數姓一鄉,而龍湖寨作為一個自然聚落,其聚居姓氏達五十余姓之多,寨中宗祠、家廟百余座,民居、府第數百座,直街長度達一公裡有余,(早年潮州府城的太平路長僅1678米)。是潮州少有的姓氏繁多、宗派林立的雜居聚落。其規模之大,在嶺南地區的自然聚落中極為鮮見。可見,龍湖寨的聚落規模在嶺南地區具有獨特的個性。
其次,龍湖寨因歷宋至今近千年的歷史,寨中尚保存著少量線條洗煉的宋式的建築構件,大量的帶簡約風格的明式建築;華貴尚美、精雕細刻的清式建築;帶太平洋彼岸裝飾風格的僑眷建築。可謂為古今並存、中西兼有、花樣百出,不失為一座潮州民居建築的博物館。在建築形制上,由於受商業經濟的影響和具體地理條件的限制,龍湖寨中的府第、民居較少受到《營造法式》和《工部做法則例》等官式建築形制的約束。在平面布局方面,因地理條件的限制,龍湖寨中的府第、民居大部分無法橫向發展,形成多縱軸線的建築群體,只能沿中軸線縱向發展,個別府第達八進之多。這些建築平面布局在潮州民居建築中甚為罕見。明代初年,朱元璋申明官民第宅之制有明確的規定。《明會典》載:洪武二十六年規定,公侯“門屋三間五架,門用金漆及獸面,擺錫環”;一品二品官員,“門屋三間五架,門用綠油及獸面,擺錫環”;三品至五品,“正門三間三架,門用黑油,擺錫環”;六品至九品,“正門一間三架,黑門鐵環”。同時規定,“一品官房……其門窗戶牖並不許用髹油漆。庶民所居房捨不過三間五架,不許用斗拱及彩色妝飾”。而寨中個別家廟寬“准五間”,斗拱及彩色妝飾更是比比皆是。
寨中個別建築由於營造者的心理或條件等因素的作用,在構件、建築符號的處理上一反傳統樣式,形成鮮明的個性。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黃府的檐口桁橫貫三跨,長約12.8米,是國內傳統建築中鮮見的超長構件。婆祠的大門肚寬達建築物寬度的一半,比例極為張揚,有“闊嘴祠”之稱;天後宮大門兩側的抱鼓石內向一面,分別為剔鑿花活(浮雕),主題為雙獅戲球。在中原地區,抱鼓石下部雕為須彌座,中間為鼓形,飾以花紋浮雕,上部透雕獅子,這是常見的樣式。(據《營造法原》,將圓鼓部分雕成獅形者,以術語稱,叫拉獅砷或挨獅砷。)但是在潮州卻為孤例。天後宮的門神繪著二位端莊肅穆、和藹慈祥的女性。雖然中國的門神,多是采自征戰疆場的武將,諸如秦瓊、尉遲恭、岳飛、關羽、韓信、趙雲等男性歷史人物,但個別地區尚有繪著花木蘭、穆桂英的女性將軍。而在潮州廟宇中卻未見先列。至於天後宮門神不是將軍的形象,應是龍湖獨有。
在美學研究中,許多學者提出了“新鮮性”的觀點。即在美的創作中,一成不變的美感是不存在的,即便是一種很成熟的,很符合美學規律的,具有很強表現力的形式創作,也不能長久不衰,一直被人們喜愛。只有那些更新的,另辟溪徑的形式創作才會引起大家的注意,產生新的美感,這便是“新鮮性”。也就是今日大家很熟悉的“時尚”觀念。這一點,在許多藝術品創作及實用品形式設計中都反映出來,民居建築形式的新鮮性就是“個性”。在類似的建築技術手段、類似的建築材料、近似的生活方式的制約下產生龍湖寨中的建築物,不管營造者在營建時心理或條件等因素的作用,但從實質上就是為增加其建築作品的個性,讓人們從個性中獲得美感。由此才形成千宅千面的建築造型。才能以體形、體量的變化和其形式美的豐富變幻,贏得了美的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