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山西良戶:活著的太行古村落

山西良戶:活著的太行古村落

日期:2016/12/14 17:42:55      編輯:古建園林

山西良戶:一座活著的太行古村落

正面為蟠龍寨的西門城樓,右邊為侍郎府正門

    這是一座古老的村莊,是一座活著的太行古村落。從金元遺存的玉溪觀裡走出,漫步在明清一條街上,觸摸著唐石宋磚,聆聽著雞鳴狗吠,我分明感覺到了村莊深處那顆活潑潑跳動的心,那铿锵有力的律動,穿越時空,箭矢一般飛來,震顫這片土地,震顫每一個踏上這片土地的人。

    難怪著名鄉土建築專家、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陳志華會這樣說:“通過良戶的遺存,告訴人們知道,生活是應該而且可以這樣精致地、藝術地、富有感情地和實事求是地去創造的。”

    難怪一位專家會無比眷戀地撫摸著良戶村中早已廢棄的豬圈牆上的殘磚斷瓦說:這是世界上最昂貴的豬圈。

    難怪許許多多的專家學者會對良戶難以忘懷,纏綿悱恻……

    選址講究:坐落在三架山梁上如金鳳展翅

    良戶村北枕鳳翅山,南對虎頭山和雙龍嶺,西望空倉嶺、高平關,交河和裡溝河在村南合二為一,向東南流去,最終匯至丹河,流入黃河。這裡水源充沛,土壤肥沃,山環水繞,得天獨厚,實在是一處農耕文明背景下最為理想的人居聚落之地。

    良戶古村以祖師廟到觀音堂為中軸線,西接西街、後街、太平街,東接東街和蟠龍寨。這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記憶的村莊,早在唐代中葉,就有郭、田兩姓家族在此建莊,始稱“兩戶”。宋初,陸續有王、李、秦、趙、張等姓遷來,村落不斷擴大,至元時已初具規模,村名也由“兩戶”改稱“良戶”。不過村中還有一種說法,村人介紹,祥考村中現存歷代碑刻了解到,良戶一名取義吉祥,是因村落選址於三架大山梁上,形似鳳凰展翅而得。為考證這一說法,記者隨村民爬到村外的山嶺之上,在村民的指點下遠眺良戶古村,隱約之形狀果然極似鳳凰。位於村中嶺上的雙進士院是鳳頭,東西兩街為雙翼,鴿子院後院是鳳尾,田家後花園白果園則為尾翼。

    這只振翅高飛的鳳凰一飛就是數百年,成了一座規模宏大、布局合理、極具特色的古村落,真實記錄並再現了明清時期丹河流域太行古村落農耕商賈的生活圖景,傳承下來獨具特色的祭祀、上黨八音會、民間社火、古廟會、傳統手藝等豐厚的文化遺產。2007年6月9日被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公布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村中的玉溪觀歷史建築群正在申請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防御嚴密:戒備森嚴的蟠龍寨固若金湯

    蟠龍寨可謂良戶的“村中城堡”,建於村北高嶺之上,是明末清初田馭遠率領田氏家族為抵御農民起義軍侵襲而修築的堡寨式建築。走在寨中,時時處處都會感受到一種戒備森嚴的氣氛,由不得人屏住呼吸,放輕腳步。寨中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門前的石獅,照壁上的鳥獸花草,都如警覺待命的伏兵,仿佛一有響動便會躍起,厮殺拼命。

    走進蟠龍寨,帶路的村民先是自豪地講了田逢吉救父的故事。農民軍初起時打家劫捨的事時有發生,良戶望族田馭遠傾其所有懇求釋放鄉親,農民軍反用刀脅迫他的父親田可耘,田馭遠引頸求代,不想田馭遠五歲小兒田逢吉沖出來“匍匐哀嚎,號泣父旁,若請代狀”,以弱小之身擔當大難,農民軍軍士紛紛說:“勿驚孝子!”此事在清雍正朝《澤州府志》、乾隆和同治年間《高平縣志》皆有記載。

    田逢吉長大後果然很有作為,清順治十二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仕至浙江巡撫,被稱為“田閣老”。

    蟠龍寨現存侍郎府、東西宅、佛堂、書房院、管家院等。侍郎府是蟠龍寨最重要的建築,一進三院,高門大戶,雙獅雄立,五門相照。進門迎面是巨大的麒麟鳳凰磚雕照壁,四周圍繞祥雲海浪、珍禽瑞獸、奇花異草等吉祥圖案,輕輕抹去浮塵,精雕細刻頓時栩栩如生。遺憾的是,麒麟浮雕於破四舊時被鑿掉。據說,為鑿掉這只麒麟,村民們拿鑿子、錘子輪番干了幾天幾夜。

    庭房院迎面三間大廳高大豪華,牆厚三尺,鐵甲裹門,並築有吊橋,外人想要進入樓內,先得爬上九級陡峭的砂石台階,待屋內放下吊橋,才可進入,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村民介紹,樓內建有水道和地道,從地下室一暗門進入地道,直接通往寨後的山谷。與皇城相府的山河樓相比,良戶侍郎府居住和防御更為兩全其美。

    蟠龍寨有西、南兩座城樓,互為犄角。西門城樓建於一陡坡之上,下面開闊溝地為百果園,易守難攻。南門城樓建於東南角,坐北朝南,築有厚重夯土城牆,東牆下有藏兵洞。聽村民說,他記得小時候常在南城樓下的暗河裡耍,南門城樓前有甕城,三面臨崖,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推薦閱讀:

浙江臨海紫陽街的文化元素

大理白族古鎮:諾鄧

湘西鳳凰八絕

探寶中國古村落之西文興村

山西良戶:一座活著的太行古村落

幾乎所有人家都有美麗的壓窗石

    商貿昌盛:明清一條街是活的“清明上河圖”

    走在明清一條街上,讓人有一種“穿越”的感覺,仿佛變成“清明上河圖”中的人物,暢游在熱鬧繁華的尋常日子裡。

    東街和西街在觀音堂相接,街邊建築多為明萬歷年間修建,少數為清代建築。街道北邊除“復始第”和高家院少數大戶人家的宅院外,多為前商鋪後住宅形式,一條條幽深的胡同為北方少見,大概是見多識廣的主人從南方帶來的理念。路南多為油坊、鐵匠鋪、銀匠鋪、染坊等建築,目前已留存不多,多數被拆,建成了豬圈、茅廁等,大概正是專家教授所感慨“世界上最昂貴的豬圈”處吧。

    沿街而過,令人驚歎的東西實在太多,保存完好的宅院,清晰如新的磚雕,生龍活虎的瑞獸,精品、珍品比比皆是。如此繁華的村莊,如此精致的村莊,如此優雅的村莊,的確少之又少。我曾去過沁水的郭壁、窦莊、湘峪,去過陽城的皇城相府和郭峪,也曾慨歎沁河流域古村落建築的精妙,但良戶古村的完整性、豐富性和藝術性,讓我不得不由衷地折服,她實在是丹河流域太行古村落的傑出代表。

    復始第為明萬歷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始建,一門高聳,兩獅靜臥,三雕精美,四圍嚴合。正房四根通天砂石柱使這座民宅有了大氣魄,傳遞著主人非同一般的胸襟和眼界。東、西廂房壓窗石上的浮雕更是對主人品位的佐證,除雕有花鳥獸,還對應著刻有孝、悌、忠、信、義、廉、恥八字,南廊下是三米多高的磚雕“三元坊”大照壁。院深牆高,在此彌漫了數百年的儒家思想帶著青苔的鮮濕氣息依然濃郁,沁人心脾。

    安吉居為明萬歷二十一年修建的商鋪,占據村子商道中央位置,可想當年之繁華景象。東西各設有牛家客棧、天元昌、典當鋪、估衣店、酒館、板店、更房等各種商鋪。明清時期,由於當地煤鐵林木資源豐富,良戶村的農耕、商貿迅速發展,林立的店鋪商號和遍布全村的手工作坊便是印證。

    如今的安吉居門前靜可羅雀,數百年前那車馬粼粼、人聲沸沸的情景不知可否重現?眼下不少地方投巨資建“明清一條街”,良戶這條現成的、原汁原味的“明清一條街”豈是那仿冒品可比之一二的。

    生活精致:“三雕”傳遞先人的美好祝福

    建築是凝固的樂曲,你一走進它,這樂曲就婉轉流動起來。良戶樣式豐富、寓意美好的木雕、磚雕、石雕隨處可見,構成了這華美樂曲中最為玲珑美妙的旋律。

    良戶“三雕”取材自然,內容豐富,質美藝巧,匠心獨運。磚雕的淡雅、木雕的華美、石雕的粗犷,相互映襯,雅俗共賞,歷經風雨吹洗,依然散發著農耕文明滋養下人們優美的生活和耀眼的智慧。磚雕集中在照壁、牆體、門樓、門罩、匾額、屋脊上,石雕多用在照壁、牌坊、石欄桿、抱鼓石、窗台石、門檻石、柱礎、碑刻和匾額,木雕多集中在建築的梁架、斗拱、額枋、雀替、垂花、花板等和室內的家具上。舉目一望,雕花遍地,但卻風格迥異,同樣是獅子滾繡球,高家的就肥胖些、和善些,劉家的就清減些、威嚴些,田家的就濃艷些、凌厲些。

    精美的雕品太多,以致我眼花缭亂、記憶混雜,像小小山村驟然跑出來一群美貌別致的少女,雖不能逐一記清她們是誰家的女兒,但個個俊俏的模樣卻深深刻在我的腦海裡、記憶中……石雕“一品青蓮”豐美鮮活,如一盞明燈,把狹長昏暗的胡同都映亮堂了;構思精妙的八卦圖照壁,洋溢著引人深思的哲學意味;侍郎府前院廳房的雀替,祥雲中,精雕細刻的鳳凰正展翅起飛,讓人依稀覺到了那翅翼掀起的風。

    還有壓窗石,幾乎遍布村中每一個院落,雕刻風格雖然相近,但內容絕無雷同。有菊花、向日葵、桃符等,有錦雞、兔子、白鹭等,還有日常飼養的豬、羊、雞,這在別處極為少見。良戶的壓窗石工藝精美自不必說,寓意也頗具匠心,可謂“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蟠龍寨侍郎府的一枝梅壓窗石算得其中精品,文氣十足,以簡馭繁,回味無窮。
推薦閱讀:

浙江臨海紫陽街的文化元素

大理白族古鎮:諾鄧

湘西鳳凰八絕

探寶中國古村落之西文興村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