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官渡歷史文化

官渡歷史文化

日期:2016/12/15 0:38:42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古鎮一隅的文明閣建築群,始建於明代成化年間,後毀於兵燹。其中建於明天順年間(1457~1465年)的孔子樓,為方形三層飛檐斗拱樓閣,因“遠而憶之恍若凌雲翻雪浪,近而俯之自覺兩袖泾秋露”而亦稱凌雲閣。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七月地震部分坍塌,重修之後,用作鄉試、洞經演奏、新學之所。《凌雲閣》中有記:“登斯樓夕陽滿樓穿疏透閣,襄影蒙龍斜輝飄落玉宇。”如今,凌雲閣重新修葺,拔地撐天,登樓遠眺,官渡古鎮可收眼底。

古人建金剛塔時沒有水泥,采用螺蛳殼拌黑膠泥夯實後,再打下數百根大沙松樁固定,然後再用糯米飯和糯米湯拌紅土作墊層,一塊塊砌上塔石,金剛塔下螺蛳殼上斑駁的鑿削痕跡,是古滇“貝丘文化”的見證。通過金剛塔下的地宮能夠清晰地看見當時建造金剛塔使用的螺蛳殼、沙松樁等材料。經歷數百年還完好如初。




官渡古鎮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特別是碑刻資料,其數量多、影響大,加之官渡古鎮文明閣內的碑廊已形成一定規模,在2009年經市文化廣播電視體育局審批同意在官渡古鎮文明閣內成立昆明碑林博物館,該館在2013年1月正式開館。目前為止,此館收集到碑刻七十二方與昆明地區從漢代至民國時期碑刻拓片八十三幅,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民俗、水利、交通等諸多方面。

這些碑的種類有:墓碑,記事碑、警示碑、勸解碑、歌功頌德碑等。明代的碑刻大多以寺廟道觀記事為主,清代碑刻與歷代碑刻的不同之處在於大量墓碑的使用,盡管以碑(包括楹聯)記事或抒情依然盛行。

拓片是采用傳統的拓印工藝將碑文、石刻、器皿上了文字或圖案,清晰的拓印下來的一種特殊工藝。拓片具有珍貴的書法藝術價值、收藏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這裡保存著大量西漢至民國時期的的碑刻拓片。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