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寶村的古屋木雕十分精美。
天寶古村五千多人口一千多戶人家,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古村的景點也不少,這裡羅列部分景點:
昭公祠
昭公祠始建於明萬歷12年(1585年),墨莊劉氏下四房祖祠,昭公名季昭,墨莊劉氏六世祖。因昭公有我名含“季”字四兄弟,故也稱“四季公祠”。公祠徑深65米、寬16米,氣勢雄偉、雍榮古樸,石獅守門,門牆“紅、白軍”歷史標語點綴,祠內木雕、石刻圖案精美,有顯示家族政治地位的印把天井,象征步步高升的五步石砌台階。苦讀寒窗、松鶴延年、五子登科、雙鳳朝陽、麒麟送子吉祥古畫栩栩如生,朱熹題寫的“忠孝廉潔”真跡古墨飄香,羅旋藻井、官帽藻井工藝精湛,“進士、博士、大夫第”等牌匾見證了墨莊劉氏深厚的人文歷史和政治地位。此祠2003年6月被宜春市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氏宗祠
劉氏宗祠門樓原建築為劉氏宗祠,始建於明宏治7年(1494年),五棟一寢,氣勢恢宏,雕龍畫鳳,十分壯觀。清朝太師太保、文化殿大學士朱轼親賜《江省名宗》金匾,曾6次被毀,現僅存門樓。
門樓壯觀、雄偉。古石獅威鎮門前,有無釘如意斗拱上萬,橫梁雕龍刻鳳、天棚起拱雕花,木托、柱托、雀替木雕工藝精湛,石礎雕刻二龍戲珠、祿鹿、麒麟等精美圖案栩栩如生。高超的建築風格和精湛的建築工藝,凸顯了宗祠門樓的氣派與華貴。此門樓2003年6月被宜春市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兄弟義士祠
兄弟義士祠建於清朝道光元年,道光皇帝聞劉應葆、劉芬兄弟為人孝義,行善事,義舉頗多,七代五世同堂,欽命禮部尚書軍機大臣汪廷珍奉旨題奏:旌表“兄弟義士”。門樓典雅、牌匾題字、印章,字跡清晰隽永,蒼勁有力,凸顯義士榮耀。劉應葆、劉芬兩兄弟在清乾隆年間曾修天寶凌雲塔、凌雲亭、六腳坊
修郡城試院,設“琢玉書院”,建考棚,建章江浮橋,劉應葆诰封中憲大夫,劉芬诰授朝議大夫都轉鹽運使司副使。為義士殊榮,入記忠義祠。
五芳翁祠
五芳翁祠建於清朝道光年間。取屋主五兄弟洪芳、居芳、滿芳、泮芳、潤芳而得名,當時五兄弟中有三位考取功名做了官。該屋兩棟一寢,有天井7個,花門花窗完整,精致典雅。雕花木托、天棚起拱、木雕雀替、海老虹梁工藝精湛,古畫門神栩栩如生。
莅堂翁祠
莅堂翁祠建於清代乾隆年間(1776年),為劉莅堂宅第(劉莅堂即劉應葆別名),其五個兒子有三個做官。因劉莅堂為人孝義、多行善舉,诰封中憲大夫。長子洪芳職任浙江寧波司獄,敕封登士郎。該祠為三棟一寢,天井存五個,祠內雕花木托、天棚起拱、雕花三石礎、精雕花窗花門(花紋有海棠紋、魚鱗紋、三交六碗精巧俊秀、典雅精致)、镂空雕花雀替、天頂花窗、典雅精致。
進士第
進士第原名溥亭翁祠,清乾隆年間劉應俊建,因曾孫劉拱辰道光24年進士,1844年改為進士第,後因五代分別官任按察、司獄、布政司都事、知縣、知府等故稱世觀察第。尤為劉拱辰任河南陳州知府,為官公正廉明,斷案如神,留有公審“樟樹”斷疑案佳話,百姓贊稱為“劉青天”。該宅第現存二棟一寢一後廳,門前鯉魚跳龍門、馬到成功等吉祥圖案雕該精美;屋內有象征福、祿吉祥的祿鹿、麒麟等精湛木雕和石雕。橫梁上分別掛有“進士”、“拔貢”、“兄弟同科”牌匾,可稱“書香玉堂、官宦福第”。
元寶井
元寶井又稱進士井,建於明洪武年間。據傳說:元寶井有仙氣,緣由為明洪武年間一中秋夜,一道金光自天而降,視之為一個碩大金元寶落陷於此處,村人挖寶,寶下陷變成清泉,逐建成井,得名元寶井。井水上乘,村人喝此井水後耳聰目明,神清氣爽,讀書郎學業優異,舉人進士代代輩出。故又稱“進士井”。
千年神柿樹
千年神柿樹該樹為天寶羅氏始祖仲開公所栽,樹齡千年,傳說:柿樹與神廟石塊為一體,溶入了神的靈氣,是一棵風水神樹,能顯賜福保平安、懲惡揚善之靈。凡善良有德之人到樹前鞠躬許願,能得神樹的福蔭,有德學子臨考前到樹前許願,能助中黃榜。不善之徒許願則會受到懲誡,隱秘做了壞事者會被查出來。有詩贊傳:“柿樹長春千古秀,神威永護向善家”。
真情鴛鴦樹
真情鴛鴦樹該樹有一個美麗的動人的傳說故事,講述了一對真情戀人推遲婚期報效國家、生死相依的感人義舉。傳說很久以前,這裡生長著一棵四季開花,但不結果的奇特大樹,這對青年男女從小青梅竹馬在這棵樹下成了戀人。結婚前夕,國家發生了外國入侵的戰事,朝延下召到村裡征兵抗敵。這個青年毅然推遲婚期,報名參了軍。青年參軍後,姑娘每天來到樹下祈禱戀人早日平安歸來,後來,這個青年在戰場犧牲了,姑娘得信又來到初戀的樹下痛哭,由於悲傷過度,姑娘也在樹下死了。姑娘的淚水滲入了大樹根,這棵四季只開花不結果的大樹也慢慢地枯死了。若干年後,在大樹蔸腐爛處生長出了這兩棵樹身連體的奇樹。為了紀念這對戀人的真情和大義,村人為它取名為“真情鴛鴦樹”,又稱鴛鴦合歡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