攢尖建築,攢尖頂
日期:2016/12/15 1:23:20   編輯:古建築結構
攢尖 中國古建築中屋頂的一種結構形式。平面為圓形或多邊形,上為錐形的屋頂,沒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於上端。一般亭、閣、塔常用此式屋頂。
宋代稱為“撮尖”,清代稱“攢尖”。依其平面有圓形攢尖、三角攢尖、四角攢尖、八角攢尖。也有單檐和重檐之分。多見於亭閣式建築。
攢尖建築的屋面在頂部交匯為一點,形成尖頂,它的形式很豐富,既有單檐、重檐之分,還有圓形、方形、三角、五角、六角、八角等形式。古典園林中各種不同形式的亭子,多屬於攢尖建築。
六角攢尖頂象征“六合”
中國古建築凹曲屋面坡度大致相同,一般斜度都為26度~30度,這個角度非常接近太陽黃道與地球赤道所形成的23度27分夾角,這也是古建築屋頂象征天的文化內涵。
中國古建築凹曲屋面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從最初的人字形屋頂,逐步發展到硬山頂、懸山頂、歇山頂、庑殿頂和四角、六角、八角攢尖頂等多種形式,分別具有不同的寓意。庑殿頂是古代建築最高等級的建築形式,一般只有宮殿建築才能采用。庑殿頂的四角垂脊象征四方,正脊象征中央,五條屋脊代表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寓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萬物匯聚中央。四角、八角攢尖頂含有四面八方的意思;六角攢尖頂象征上下左右前後六個方位,這種屋頂是“六合”的象征。
欣賞中國古建築的屋頂,最好的地方便是北京故宮,以故宮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為例,太和殿采用了宮殿建築中最高等級的屋頂形式——重檐庑殿頂,其正脊上有兩個琉璃構件叫大吻,也叫正吻、龍吻、鸱吻。吻上的龍形有鎮火之意,除了具有裝飾性外,它的實用功能是“咬”住正脊和垂脊的交會處,以防風雨侵蝕。太和殿殿頂四面坡的簡子瓦上鑲有琉璃帽釘兩排,垂脊上裝有脊獸十只,脊獸前是騎鳳仙人,這些裝飾構件統稱仙人走獸。太和殿正脊的龍吻象征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飛龍在天”,至高無上,仙人走獸代表神仙保佑,珍禽異獸齊集來期,寓意天下一統。
中和殿是四角攢尖镏金圓頂
太和殿之後是中和殿,中和殿是一座方方正正的亭子型宮殿,這座宮殿采用四角攢尖镏金圓頂,為單檐,正方形。中和殿之後是保和殿,保和殿頂是重檐歇山頂,這種屋頂外形除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外,還有四條戗脊。重檐歇山頂在等級上僅次於重檐庑殿頂。由此可見,故宮三大殿的屋頂外觀各具特征,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築獨特的屋頂形式。
- 上一頁:濟南民間古建築壁畫尋蹤
- 下一頁:中國古建築有著很高的欣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