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山式屋頂,懸山建築,懸山屋頂,中國古代建築形式之懸山
日期:2016/12/15 1:23:21   編輯:古建築結構懸山 中國古代建築屋頂形式的一種。屋面有前後兩坡,而且兩山屋面懸於山牆或山面屋架之外的建築,稱為懸山(亦稱挑山)式建築。
中國古代建築屋頂形式的一種。
屋面有前後兩坡,而且兩山屋面懸於山牆或山面屋架之外的建築,稱為懸山(亦稱挑山)式建築。懸山建築稍間的檩木不是包砌在山牆之內,而是挑出山牆之外,挑出的部分稱為“出梢”,這是它區別於硬山的主要之點。
以建築外形及屋面做法分,懸山建築可分為大屋脊懸山和卷棚懸山兩種。大屋脊懸山前後屋面相交處有一條正脊,將屋面截然分為兩坡。常見者有五檩懸山、七檩懸山以及五檩中柱式、七檩中柱式懸山(後兩種多用作門庑)。卷棚懸山脊部置雙檩,屋面無正脊,前後兩坡屋面在脊部形成過隴脊。常見者有四檩卷棚、六檩卷棚、八檩卷棚等。還有一種將兩種懸山結合起來,勾連搭接,稱為一殿一卷,這種形式常用於垂花門。
即兩坡形屋頂形式之一,屋面伸出山牆之外,所以民間也稱其為“桃山”、“出山”。懸山屋頂的型制較為原始,因為早年制磚業不很發達,牆垣用土。為保護山牆免遭風雨浸蝕就需將屋面挑出牆外,因此這種屋頂形式最大量的被用於普通的民間居室之上。從漢代畫像石、明器、魏晉石窟的壁畫及後世繪畫等間接的資料中,都沒有見到懸山頂建築用於較重要的建築之中,可見其等級更次於龐殿、歇山。隨著磚牆的普遍使用懸山逐漸為硬山所取代,在中國古代社會晚期中原、江南等地懸山頂建築已很少使用,但在南方較偏遠的鄉村、山區還在大量運用。
園林之中懸山頂建築並不太多,江南園林中則更少,一般北方建築中的垂花門常用懸山頂,頤和園也有數幢懸山頂建築。懸山頂一般也有正脊和四條垂脊,析條端頭釘有寬大的博風板。還使用懸魚、惹草、金釘等飾物,形象較為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