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工程質量監管體系的創新路徑三

工程質量監管體系的創新路徑三

日期:2016/12/14 22:51:09      編輯:古建築結構

  (二)從單純注重施工現場的質量安全監管,轉移到既注重施工現場又注重建設項目實施全過程的質量安全監管,開掘監管的深度

  隨著專業化程度的提高,規劃、設計、施工、維修等的劃分越來越具體,使建設監管難度越來越大,衡陽衡州市場“11·3”事故和常德橋南市場“12·21”事故的發生,充分說明只注重對施工現場的質量安全監管,而忽視建設工程全過程監管是極其危險的。

  所謂建設全過程,就是事前、事中、事後的整個過程,包括工程建設規劃許可、設計審查、施工許可、工程監理、質量安全監督、竣工驗收備案、產權登記等所有建設程序和步驟。衡陽衡州市場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嚴重違反法定建設程序,在沒有辦理規劃、施工許可證的情況下,擅自開工,而更為嚴重的是其開發商私下雇請有關人員擅自設計、施工,並降低工程質量,在未經工程竣工驗收和消防驗收的情況下攫自投入使用。因此,要遏制事故的發生,就必須加強建設工程全過程的監管。

  要工程參建各方質量行為,從源頭抓起,從工程的招投標、施工許可、資質管理、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加強監管。要督促建設單位依法履行職責,嚴格遵守基本建設程序,履行約定,按照誰投資,誰決策、誰收益、誰承擔風險和責任的原則,認真擔負起質量安全責任,切實把好質量安全關:要督促建設單位和施工企業做好質量安全保證體系的建立健全工作,嚴格落實質量安全保證體系,做到質量安全管理機構和制度健全,嚴格執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准條文和規范,確保提供優質合格的建築產品。

  (三)從單純注重監管行為,轉移到既注近監管行為又注,監管制度的創新,加大監管的力度

  目前,建設工程監管通過采取日常巡查、隨機抽查、告知性檢查和強制性介入檢查等監管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建設工程質量安全不僅僅靠監管,更重要的是要靠套好的制度來保證,努力建立質量安全的長效機制,用制度引導,制度橄勵,制度約束,制度規范來保證質量安全監管到位。

  1、是要完善市場准入制度。認真制定勘查、設計、施工企業質量安全管理規范,把企業是否具有質盆安全保證能力作為市場准入的必備條件。在保證建設上程質量安全的前提下,規范和保障各方主體的權益。

  2、是要逐步建立市場誠信機制。建立健令以道德為支撐、以產權為基礎、以為保障的市場信用制度,形成建設工程市場信用體系。在加強對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各方責任主體的不良行為記錄管理工作的基礎上,完善建設工程市場責任主體信用檔案,建立起建築企業、中介機構和從業人員的信用檔案,全面接受社會監督。同時要進一步完善企業質量和安全行為評價體系,對企業的質量和安全狀況進行科學量化的評價,實現用現代科技手段對企業資質實行動態管理的目標。

  3、是要建立建設工程保險制度。工程保險就是用市場的手段來保證工程質量安全的一項措施,通過工程保險的引入可以促進丁程質量安全水平的提高,降低質量安全風險,同時也促進建設上程市場的誠信建設。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