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建築節能技術探討二

建築節能技術探討二

日期:2016/12/14 22:49:55      編輯:古建築結構

  3、空調系統節能技術措施

  3.1 降低系統的設計

  負荷大多數設計人員在設計空調系統時,往往采用負荷指標進行估算,同時考慮安全系數,指標往往取得過大,造成了系統的冷熱源、能量輸配設備、末端換熱設備的容量都大大地超過了實際需求,形成“大馬拉小車”的現象,既增加了投資,也不節能。

  3.2 冷熱源節能

  空調系統消耗的大部分能量是在冷熱源系統牛消耗的。所以合理選擇冷熱源系統對空調系統節能至關重要。空調系統常采用的冷熱源方式是:(1)水冷冷水機組+鍋爐;(2)熱泵;(3)溴化锂吸收式機組+鍋爐。

  夏季用水冷冷水機組制冷,冬季用鍋爐供熱。水冷冷水機組制冷消耗電能。設計工況下的能效比(制冷量/耗電量)比較高,一般為3.7~5左右,一般空調制冷量在300RT(1RT= 3. 517Kw)以上選用離心式壓縮機,空調制冷量在150~300RT的制冷量范圍內選用螺桿式壓縮機比較合適,當空調制冷量小於150RT時選用活塞式壓縮機較為合適。在水源比較充足的地區使用水冷冷水機組比較合適。

  熱泵型機組的使用對節能是很有利的,其中風冷熱泵冷熱水機組在中央空調中使用的較多,這種機組一機兩用,夏季制冷,冬季供熱。特別適用於缺水地區。

  澳化铿機組的能效比(制冷量/消耗的熱能)比較低,外燃式為1.0~1.2左右,直燃式機組稍高。澳化铿機組節電不節能。外燃式嗅化锉機組主要用於有廢熱、余熱的地方,如熱電廠、鋼鐵廠等,既利用了廢熱、余熱,又達到了制冷的目的。對於缺電而無廢熱或余熱的地區可考慮使用直燃式機組。

  3.3 減少輸送系統的動力能耗

  動力能耗主要是指空調系統運行中風機和水泵所消耗的電能。降低動力能耗的技術措施有:

  (1)選用低流速流體。水泵和風機的功耗與管路系統中流速的平方成正比,故采用低流速能取得較好的節能效果,且有利於提高水力工程的穩定性。

  (2)提高輸配系統的效率。設計時合理選擇水泵的揚程,如果揚程過高時,靠減小閥門開度來調節系統的水力平衡,使得系統的能耗過多地消耗在閥門和過濾器上。適當采用二級泵系統。在送風系統中設計時應盡量維持風機工作在高效區。

  (3)采用變流量水系統。在設計空調水系統時,如采用定水溫變流量或變水溫變流量的調節方式,使供水量隨空調負荷的變化而增減,不但可以減少處理過程的能耗還能節省輸送能耗。

  (4)采用變風量系統。變風量空調(VAV)系統可以通過改變送風量的辦法來控制不同房間的溫濕度。同時,當各房間的負荷小於設計負荷時,變風量系統可以調節輸送的風量。從而減少系統的總輸送風量。這樣,空調設備的容量也可以減小,既可節省設備費的投資,也進一步降低了系統的運行能耗,而風量的減少又節約了處理空氣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有顯示,采用變風量系統可節省能源達到30%,並可同時提高環境的舒適性。該系統最適合應用於樓層空間大而且房間多的建築。尤其是辦公樓,更能發揮其操作簡單、舒適、節能的效果。因此,變風量系統在運行中是一種節能的空調系統。

  3.4 提高送風溫差及合理調節新風比

  人們對舒適感的要求差別很大,故舒適區范圍較寬。在舒適區內人體的熱舒適感覺沒有明顯改變,但系統的能耗卻有大幅度的變化。所以在滿足空調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我們可以提高送風溫差來提高節能效率,利用最少的耗能實現舒適性空調要求的空氣環境。為了節能,在夏天取較高的干球溫度和相對濕度,冬季取較低的干球溫度和相對濕度,就可減少圍護結構的傳熱負荷和新風負荷,從而降低空調系統能耗。

  在建築物的空調負荷中,新風負荷占的比例很大,一般占總負荷的20%~30%,因此在滿足衛生條件下,冬、夏季盡量減少新風量,而在過渡季節,盡量較多采用新風甚至采用全新風。對大型商場,在早晨對室內空氣的預冷或預熱,由於室內無人,可以把新風閥全部關閉等等。

  3.5 利用冷卻塔供冷技術

  冷卻塔供冷技術是指在室外空氣濕球溫度較低時,關閉制冷機組,利用流經冷卻塔的循環水直接或間接地向空調系統供冷,提供建築物所需的冷量,從而節約冷水機組的能耗,是近年來國外發展較快的節能技術。如當室外濕球溫度降至某個值以下時,冷卻塔出水水溫與空調末端裝置(如風機盤管)所需水溫接近,此時可關閉人工冷源,以流經冷卻塔的循環冷卻水向空調系統供冷,從而達到節能的目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