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有利於古建築抵抗地震的設計有哪些

有利於古建築抵抗地震的設計有哪些

日期:2016/12/14 22:49:34      編輯:古建築結構
 我國古代很少建造平面復雜的建築,主要采用長寬比小於2∶1的矩形。規則的平面形態和結構布局有利於抗震。傳統建築往往是中間的一間(當心間)最大,兩側的次間、梢間等依次縮小面寬,這樣的設計非常有利於抵抗地震的扭矩。中國古代建築一般由台基、梁架、屋頂構成,高等級的建築在屋頂和梁柱之間還有一個斗栱層。中國古代建築的台基用現代結構語言描述,堪稱“整體浮筏式基礎”,好比是一艘大船載著建築漂浮在地震形成的“驚濤駭浪”中,能夠有效地避免建築的基礎被剪切破壞,減少地震波對上部建築的沖擊。中國傳統建築的梁架一般采用抬梁式構造,在構架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下大上小的結構形狀,實踐證明這種構造方式具有較好的抗震性能。優雅的大屋頂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築最突出的形象特征之一,而且對提高建築的抗震能力也做出過相當的貢獻。形成大屋頂(尤其是庑殿頂、歇山頂等)需要復雜結構和大量構件,大大增加了屋頂乃至整個構架的整體性;龐大的屋頂以其自重壓在柱網上,也提高了構架的穩定性。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