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花木產業緣何落後於古鎮?
日期:2016/12/16 18:01:47   編輯:古代建築聚焦
江門花木產業
江門市花卉協會會長吳有榮很忙。昨天中午,他正在吃飯,突然,電話鈴響了,是台山一花木場老板來電,問能否幫助推銷1000多棵黑骨茶。
據了解,江門市的花木產業起步較早。“上世紀80年代就有江門人從事大面積花木種植,和中山市古鎮鎮的起步差不多,但現在,江門的花木產業與古鎮的花木產業卻拉開了較大的距離。”吳有榮說。
2009年12月30日至2010年1月3日,中國(中山)南方綠化苗木博覽會在古鎮舉行,吳有榮代表江門市花卉協會參加了該博覽會。在博覽會主會場——南方綠博園,吳有榮邊參觀,邊思索著江門花木產業的發展之路。
昨天中午,和會員李新源見面時,吳有榮談的也是這事。李新源是禮樂一家花木場的老板。
A
花木產業
成了古鎮的
另一張名片
說起與江門一水之隔的古鎮,江門人都很熟悉,知道那裡是“中國燈飾之都”。其實,古鎮還有另一張名片,那就是花木產業。
在古鎮的區域特色經濟版圖中,花木產業屬於古鎮的龍頭產業之一,也是古鎮的支柱產業之一。目前,全鎮花木經營面積超過3萬畝,年產值達3億多元,產品暢銷全國各地,是華南地區較大的花木交易市場和產銷基地。
吳有榮說,多年來,古鎮不斷加大對農業生產的投入,搞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水利工程。按照“工業入園,農業分區”的原則,實行連片規劃。通過修築高標准農路和平整土地,形成了“田成方、路成網”的格局,全力打造花木交易市場。
為推進古鎮花木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古鎮多次舉辦綠化苗木博覽會。南方綠博園占地面積達1萬畝,其中室內展覽面積6800平方米,以園林綠化、景觀喬木展示為主。園區還擁有亞洲最大的樟樹假植基地,2000多畝的花木展示區,以及6800多畝的龍鱗沙花木基地。
“‘綠博會’可以帶動古鎮農民富裕起來!”靠種植花木致富的古鎮人林枝瑞說。
B
江門花木種植戶
大多“小富即安”
在中國(中山)南方綠化苗木博覽會上,江門共有3家花木場參加。位於台山大江的廣東省石橋春豐園林珍貴樹種植基地選送的紅花荷苗獲最具推廣價值品種銀獎。作為該基地的負責人,雷豪很高興。
廣東省石橋春豐園林珍貴樹種植基地是由石橋村林業科學院與石橋村林業經濟研究中心、台山市大江鎮石橋春豐花場合作營建的綠化苗圃場。苗圃場主要以培育國家級珍貴樹種苗和種植珍貴樹為主,同時也種植綠化苗木及經濟林木,如檀香、降香黃檀、沉香、柚木、火力楠、鐵冬青、五味子、九裡香等。“今後還要不斷擴大花木種植面積,甚至在外省開花木場。”雷豪說,
目前,江門市區約有各類花木場3000畝左右,主要分布在新會三江、古井、睦洲,以及江海區外海街道辦事處、禮樂街道辦事處、蓬江區杜阮鎮等地,產品主要銷往珠三角各地。花木產業解決了當地很多農民的就業問題。江門市花卉協會有注冊會員208名,其中,從事花木種植的專業戶有30多名,雷豪是其中之一。
不過,像雷豪這樣有文化、有雄心壯志的花木種植戶在江門並不多,更多的花木種植戶是農民出身,文化程度不高,“小富即安”。李新源是禮樂新民村人,從事花木種植10多年。他擁有30畝的花木場,種植秋楓、大葉紫薇、大葉榕等花木。“一年能賺幾萬元,比種蔬菜劃得來,我很滿足。”李新源告訴記者。
C
江門花木產業
的優勢與劣勢
對比江門與古鎮的花木產業,吳有榮認為,江門的花木產業也有優勢,最大的優勢就是土地的租金比較便宜。一畝地一年的租金,江門大約是600-3000元,古鎮則為3000-20000元。正因為這個原因,古鎮一些比較精明的老板就到江門來種植花木。
江門的花木產業與古鎮相比,劣勢在哪裡?吳有榮說,古鎮將花木產業當成一個支柱產業來經營,有關方面比較重視,行業協會發揮了很大的引導、服務作用,而江門在這些方面明顯不如古鎮,花木種植戶的市場信息沒有古鎮的花農靈通。
在產品流通方面,古鎮現有流通專業戶1000多人。他們的足跡遍布我國大江南北各個省。正由於有這些流通專業戶的積極推銷,才使得古鎮花卉苗木名揚福建、雲南、廣西、海南、四川、山東各省與自治區,現如今更遠揚港澳地區和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
隨著農村城市化的逐步推進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態環境和家居布置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促進苗木銷售,古鎮鎮政府在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和有關專家論證後,建設了古鎮園藝精品市場——中山市綠化喬木交易市場,而江門就缺乏這樣的專門市場,這也導致銷售渠道的不暢和信息的不靈通。
“江門花木產業的另一個劣勢,是種植面積小,分布散,幾畝、幾十畝的種植面積比較普遍,缺乏規模效應,不利於客戶‘貨比三家’。”吳有榮說,不過江門市花卉協會會員曾達攜經營的花木場就比較大,有幾百畝地。江門需要多些這樣的大規模種植戶,並加強合作,才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
D
江門花木產業
應向“三化”方向發展
江門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在花木種植方面具有科研優勢,在引進新品種、科學種植等方面,該所多年來堅持為花木種植戶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和指導。
為了幫扶種植戶發展花木種植,江門市花卉協會也多次舉辦講座,或組織種植戶外出參觀。“很多種植戶有問題就找我,我也樂意免費為他們服務。”吳有榮說。
吳有榮認為,江門花木產業今後應向“三化”(專業化、規模化、市場化)方向發展。所謂專業化,就是種植戶要引進專業人才進行種植和管理。在花木品種上,求精而不應求全。要實行差異化競爭;所謂規模化,就是種植面積要上規模,最好形成集約化的種植基地,各種植戶連片種植,形成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所謂市場化,就是要及時把握市場信息,根據市場行情選擇種植品種,這樣花木才能賣出應有的價格。
然而,令人憂心的是,隨著前一階段土地承包合同的到期,今年,江門的花木種植戶在簽新的承包合同時,租金已經普遍上漲。“以前每畝地一年的租金是500多元,現在要1500元。”李新源說,人工費用也在上漲,請個工人,以前一天只要80元,現在要120元,由於花木種植的成本在上漲,一些花木種植戶已縮小種植面積,或者干脆轉行,干別的去了。
這種情況下,江門花木產業如何向“三化”方向發展?這個問題需要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
“其實,花木種植還是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的。去年,一些種植戶在合同到期前,急於拋售各類花木,因而降價銷售。今年的花木價錢估計會回升,秋楓、菠蘿蜜等品種的市場價格令人看好。畢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花木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吳有榮說,如果今年的價錢不回升,種植戶就要虧本了。
對於江門花木種植分布過於分散,未能形成規模和品牌的問題,江門市政協委員張仲平提出,在江門市區應建設花木盆景博覽園,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集花木盆景展示、交易、科研、旅游於一體,發展成為江門市花木盆景藝術展示的平台,愛好者砌磋、研究的場所,以及市民觀光、休閒的好地方。
知情人士透露,早在上世紀90年代,市花卉協會就希望在禮樂打造一個上千畝的花木種植基地,因種種原因,最終沒有實現。如果當時那個基地建成了,其效益是相當可觀的,而且江門也可以基地為基礎,建花木博覽園,舉辦大規模的花木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