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打造成“徽派烏鎮”三河古鎮的路還有多遠?

打造成“徽派烏鎮”三河古鎮的路還有多遠?

日期:2016/12/16 18:17:50      編輯:古代建築
   編者按
    大江晚報記者跑鄉鎮,上周首次“跑”出蕪湖,來到合肥市風景宜人的“徽派烏鎮”———肥西三河。在這裡我們不僅領略了水鄉美麗的自然風景,還感受到了三河淳樸的民風民情。本報今天特別推出四個整版,全面、系統地將我們對三河古鎮的美好感覺傳遞給廣大讀者。合肥市旅游局、蕪湖市旅游局、肥西縣及三河鎮政府為我們的采訪提供了大力支持,在此謹致深深的謝意。
我們期待與合肥鄉鎮的更多合作,推介你們的發展特色,豐富我們的報紙內容。
我們的聯系方式:電話(傳真)0553-3827680 電郵:libiao241000@126.com

      三河鎮簡介
    三河鎮地處皖中,位於安徽省會合肥市西南部,隸屬省會合肥管轄,與巢湖、六安兩市交界,東瀕巢湖,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貫其間,全鎮面積70平方公裡,轄19個村,7個居委會,人口7.2萬,其中三河古鎮景區面積4.71平方公裡,人口3萬多。
    三河有著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歷史上曾是兵家必爭之地,悠久的歷史淵源,厚重的文化底蘊,使三河鎮內遺存著古河、古橋、古圩、古街巷、古城牆、古廟宇、古炮台、古茶樓等“八古”景觀。
三河區位優越,商業繁榮,經濟發達。三河歷來是商賈雲集之地,素有“小南京”、“小上海”和“皖中商品走廊”之美譽。

      對於三河古鎮的印象,我們最早是從該鎮的政府網站上了解的。圖文並茂的風景介紹,讓我們立馬將其與浙江的烏鎮相媲美。從蕪湖到達合肥境內後,我們驅車在高速公路上再行駛20分鐘左右,便來到了肥西縣三河鎮,這個4A級旅游景點給我們最初的感覺是交通比較方便,小橋流水,亭台樓閣的徽派水鄉的美景更是引人入勝。
       鳳凰涅槃
     水災中站起旅游大鎮
      古鎮三河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貫其間而得名。歷史上既是兵家必爭之地,又是商賈雲集之地。1991年7月,三河遭受百年一遇的華東大水,23分鐘內全鎮淹沒。受災的三河立即得到包括香港在內的全國各地人民的大力支援,大家紛紛捐錢捐物支援三河重建。得到援助的三河也恢復得很快,同時三河也借災後恢復重建之機開始了發展古鎮旅游的道路。他們學習周莊開始開發水鄉旅游,接著從治理小南河污水開始,將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貫通”,打造出一個徽派水鄉。2001年9月,該鎮舉辦盛大的“災後十年看三河”活動,“十一黃金周”正式啟動了旅游項目。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三河鎮先後被授予“廬劇之鄉”“安徽省歷史文化名鎮”“最佳旅游鄉鎮”等榮譽稱號。2007年國家建設部、國家文明委授予三河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准三河古鎮風景區為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
     2006年為了進一步發展三河旅游,三河古鎮旅游景區管理委員會成立,下設一個旅游辦公室,具體負責旅游的開發和發展,目前該鎮已成功地在合肥和南京旅游市場占領了一席之地。僅2008年上半年,該鎮便接待游客3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000多萬元。
     居民混雜   
     顆顆珍珠缺乏凝聚力
      走在三河著名的古西街和古南街上,雖然各景點內容豐富,景色優美。但是挑剔的我們感覺還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家家掛著燈籠的古西街悠長的青石板路上,只有三三兩兩的小鎮居民,而青石板路兩旁都是住戶,讓人感覺這裡還是未開發的小鎮。從古西街走過後,我們還必須穿過一排排現代化的小區才能到達古南街。古南街上確實熱鬧得很,兩邊的100多年歷史的古屋前擺滿了各類水產、野菜等美食原料,許多古屋已經被住戶們開發成小飯店了。我們不禁擔心飯店的經營會對古街產生不利的影響,不過,鎮裡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住戶的房屋改造都是經過嚴格批准的,消防和污水都處理得很好。在飯店的周圍我們看到也有不少手工藝品商店和著名的景點交雜其中,騎著旅游三輪的車夫不斷載著游客穿梭在青石板路上,熱鬧之中,我們略感到了有點無序。古南街與古東街和英王路是隔著一條小南河的,來到古東街和英王路上,我們發現雖然有萬年台、英王府、古城牆等景點,但是由於這些景點是不收門票的,四周生活的居民也是人來人往,各色車輛也穿梭其中。夜幕降臨,燈火通明的萬年台前廣場上,數百居民在此輕歌曼舞,一打聽,原來是附近小區的居民經常在此鍛煉。一天下來我們感覺到,雖然三河的景點個個如璀璨的珍珠,但是繁雜的居民區穿插其中,讓這些珍珠不能串成一條完整的項鏈。
      杯水車薪
      三河更需財大氣粗
      每年三河鎮都要拿出數百萬乃至更多的資金,用於鎮上旅游景點的維護以及重建工作。僅2007年就投入1000多萬元用於小南河的清淤。2008年又拿出幾千萬元用於小南河的污水管網的建設。此外每年用於鎮容鎮貌、衛生、環保等方面,鎮裡都要不少花費。
     一位古西街的居民告訴我們,雖然政府投資不少,但是影響三河鎮旅游發展的最大痼疾———居民居住區與旅游景點混雜的現象很難改觀,而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大量的資金。
      鎮裡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因為三河鎮四通八達,所以旅游景點沒有大門票,部分景點各自收自己的門票,加上景點未開發前附近的居民原來就很多,所以現在很難嚴格地將景點與居民區分割開。三河鎮曾經請蘇州科技大學國家863專家課題組來給三河進行旅游策劃,又請了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制作了詳細的保護規劃書。專家們都提及了將古建築內的居民外遷安置的想法,可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為前提。三河鎮的資金很貧乏,2009年三河鎮想進行十裡水街通道、小街巷整治,可是缺少1000萬元的資金。他們還想整治護城河,又缺少500萬-1000萬元的資金。
      2007年三河鎮接待游客8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6000多萬元。而 2007年浙江烏鎮接待游客24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3億多元。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地的差距,我們到烏鎮旅游,感覺到的是游客的人頭攢動而不是居民的川流不息,不過烏鎮當年的居民也都是全部遷出的,而中青旅等投資方也為此花費了數億元。看來三河古鎮要想成為“徽派烏鎮”,光靠每年的杯水車薪的資金建設是不行的,他們更需要的是各方財大氣粗的支持。 記者 李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