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古建築修復 “修”出富民新產業

古建築修復 “修”出富民新產業

日期:2016/12/14 12:08:29      編輯:古代建築
    近年來,隨著旅游產業的升溫,古建築修復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推動了古建產業的發展壯大。榆社縣古建歷史源遠流長,造就了大批彩繪、雕塑人才,他們依靠高超的技藝和誠信的經營,活躍在全國各地的古建築市場。如今,榆社古建築修復產業已形成規模,成為該縣富民增收的優勢產業。據統計,全縣9個鄉鎮共有大小古建施工隊150多支,從業人數眾多,基礎工人可達七八千人,常年用工百人以上的工程隊有30余個,承建項目小則十幾萬元,大則上千萬元。全縣古建產業工人工資性收入每年可達1.5億元左右,人均收入在3—4萬元,為榆社縣域經濟的發展增加了新亮點。

    幾十年的市場打拼闖出“榆社古建”的金字招牌

    榆社縣文化底蘊深厚,古建人才眾多。新中國成立後就設有美術廠、金漆廠,培養了大批彩繪、雕塑人才。1975年榆社古建大師岳俊德率21名弟子走出榆社,開始涉足古建築市場,經過近40年的打拼,隊伍逐漸壯大,形成了彩繪、壁畫、雕塑(木雕、石雕、磚雕、泥塑)、造像四大專業門類,涵蓋土木建築、油飾彩畫、石木雕刻、泥胎彩塑、壁畫、磚畫、工程設計等建築專業隊,在古建領域闖出了“榆社古建”的金字招牌,尤其是彩繪與木雕引領整個行業潮流。

 

    近40年來,榆社縣古建隊承建或參與了省市境內著名的文物古跡、旅游景區等的修繕、保護和建設工程近百項,如太原雙塔寺、晉祠、迎澤公園“藏經樓”、清徐“三國演義城”、榆次老城、烏金山森林公園、常家莊園、喬家大院、王家大院、平遙古城、五台山、長治城隍廟、晉城皇城相府等。近幾年市場進一步擴張至省外,先後參與了河北“榮國府”,山海關“靖邊樓”,甘肅嘉峪關,北京故宮維修,河南城隍廟、杜康廟,天津塘沽奇石苑,內蒙呼市大勝魁、大昭市廣場等幾十處古建築建設。甚至參與了日本鳥取縣燕趙園,立陶宛維爾紐斯市黃河酒家,美國紐約中國亭園等數不勝數的園林古建工程項目。

    缺乏規模化運營形不成產業優勢

    古建產業市場需求大,發展潛力強,是朝陽產業。然而,榆社古建產業在產業化進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缺乏獨立承建工程資質就是其中的一個制約因素。目前,榆社縣雖然有150余支建築隊,但僅有一家擁有三級承建施工資質,注冊成立公司的也僅兩家,其余工程隊均沒有獨立承建工程的資質。實力強的工程隊只能采取上繳管理費,掛靠別的公司承建項目,實力弱的工程隊則與人合作進行分包或成為打工隊,導致每年因掛靠繳納的管理費就達到幾千萬元,繳納的上千萬元工程稅金全部留在施工地,工程隊上自領頭人、下至工人只能有工資性收入,成為縣域稅源的一大損失。而浙江東陽市,全市229家建築企業中,一級企業52家,二級企業50家,累計獲“魯班獎”26項,年產值千億元以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