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古建築大省,今日,記者從全省文物局長工作會議上了解到,從今年開始至“十三五”末,我省將全力籌資15億元,用於全省235處國、省級木結構古建築搶險維修,做到全覆蓋。
山西現存古建築2.8萬余處,是全國現存古建築最多的省份,元代以前木結構建築470座,占全國同期同類建築的近80%。“十一五”期間,為保護我國早期建築的演進歷程和時代風格,國家文物局集中財力,設立專項,選擇早期建築分布比較集中的山西南部地區,組織實施了山西南部早期建築保護工程,對文物本體及環境進行整治。如今,105處規劃設定的古建築項目已完成了73處,剩余32處正在加緊推進。
我省2015年文博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籌資15億元,對全省沒有列入南部工程的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木建築,進行保護和搶險維修,力求全面覆蓋,在摸清家底的同時,還要出台全省古建築保護意見。
此外,還要爭取把該項工作延伸到所有市、縣保單位的元代以前的古建築,在“十三五”期間也搶險維修到位。另外,市、縣兩級要進一步落實文物保護主體責任,在古建築保護上做到“三有三防”,即有人、有錢、有規劃,防火、防盜、防破壞。有人,就是文物建築保護要專兼結合,確保有人負責;有錢,就是每縣每年必須拿出一定資金用於文物建築的養護、搶險和維修;有規劃,就是分輕重緩急做出文物建築搶險、維修計劃;防火,就是防止古建築發生火災;防盜,就是防止盜竊、盜賣古建築構建及附屬文物;防破壞,就是防止維修性破壞和建設中的破壞。
今年,我省將對首批試點傳統村落做好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整合全省館藏資源,打造系列文物展覽並開展全省巡回展出。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山西是全國抗日戰爭的重要基地,也是抗戰文化遺存的密集區域,所以今年全省文物系統要進行抗戰文化遺存保護和展示工作,對我省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和國、省、重要市縣保護單位中抗戰文化遺存的文物本體保護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