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篇】
到這裡走不動玩不轉的最大可能是吃飽了撐的
記者 王浩
七日閒趣何處覓,偷得浮生半日游。國慶長假在即,本報推出了十一長假“浮生半日·塘棲六記”特別報道。為長假“樂活族”准備一個全方位的古鎮塘棲文化游玩攻略。
來到塘棲,也有可能走不動玩不轉,那基本是吃飽了撐的。千年古鎮有著不只是文化和歷史,同樣也是美食鄉。今天的“六記”,我們說說“吃”不能讓吃客枉走一遭。
塘棲美食·糕餅小食
塘棲糕點名聲在外,七七八八加在一起,大概有五、六十個品種。
到塘棲鎮水北街上走一遭,五花八門的糕點決計要讓你吃飽了兜著走。經常能看到從杭州遠到而來的大伯大媽,大包小包拎著往回趕。法根、水根、朱一堂、老刀……這些老招牌不僅勾起人們的饞蟲,還挑動著人們的舊時回憶。
現做現吃的如粢毛肉圓、錠勝糕、門板飯等,帶包裝的如大麻餅、麻酥糖、椒桃片、花生酥,總有幾樣能讓挑剔的吃客們動心。
在這裡,要額外推薦一款細沙羊尾。你可以說它是小吃,但它也是當地宴席上一道必不可少的“菜肴”。形狀長得像羊尾,名為“細沙”,裡面的餡自然就是細豆沙了,將豬板油剝去膜,包住豆沙,再滾上糯米粉,掐成羊尾巴狀,然後在蛋清裡過一遍,油鍋裡炸成金黃色。一般來說,好吃難做。這道小食可不是一般人做得出來的,細沙陷、油炸火候都是關鍵。
到塘棲,如果錯過細沙羊尾,那就可惜了。
塘棲美食·糖色蜜餞
塘棲蜜餞已算得上是杭州美食了,它是杭派蜜餞的代表,已有400多年歷史。
塘棲人稱蜜餞為“糖色”。明代塘棲人呂需將外地加工蜜餞的手藝帶回家鄉,逐漸形成塘棲特色的手工蜜餞糖色,主要有橘餅、佛手、金橘、青梅等。久負盛名。如今,從明代流傳下來的糖色食品有糖水青梅、糖水枇杷、話梅、金橘、杏脯等幾十味,其中“糖水青梅”被譽為糖色之首。老底子余杭地區大擺宴席,四色糖色特別要作為一道冷菜,來款待貴客。
單說“糖水青梅”,在塘棲被稱作“糖色之王”原料是超山青梅,只用白糖腌制,所以也就沒有什麼防腐劑和色素。據說每年只有十來天時間可以生產“糖水青梅”,否則青梅的飽滿和色澤都會打折扣。而要說品牌,那不用說,塘棲最有名的老字號“百年匯昌”,他們的傳統蜜餞工藝,已經被作為杭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受到重點保護。
塘棲美食·必吃菜肴
在塘棲,能讓人大快朵頤的特色菜肴,用幾句話可介紹不完。我們只能挑出來單點幾樣說。
爛糊鳝絲,必須吃。它又叫“鳝糊”,算是塘棲的傳統名菜,用小黃鳝燙熱去骨劃絲切成寸許燒成,味道鮮美;而塘棲板鴨,已有半個多世紀的制作史,它的做法差點銷聲匿跡,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才漸漸恢復生產。每年秋末冬初,氣爽鴨肥,就是塘棲板鴨上市的旺季。從宰殺到擦油上架,要經過十幾道工序,整個過程除了用鹽,不加任何作料,但依然清香鮮美。
除了這兩樣,紅燒羊肉、烏青魚干也都是到了塘棲,不得不吃的美味。
塘棲美食·如觀餅鋪
一定要單說這“如觀餅鋪”,這“外來和尚”不只是來念經的,更是來打擂的。
如觀糕點來自台灣,從十一開始,正式入住塘棲。如觀糕點經營了30多年,可以說是與台灣糕點業,甚至整個台灣經濟一起成長起來的。如觀老板一次偶然的塘棲之旅,便愛上了這個古老的鎮街,所以如觀糕點在大陸開得第一家門店,便坐落在運河橋畔。
在這裡,大家能品嘗到地道的台灣風味,金磚鳳梨酥、如觀素餅、百福牛軋糖等等。其實這個“陌生”品牌大家應該十分熟悉才對,不說不知道,如觀糕點正是那“85度C”的供貨商,許多好吃的甜品糕點都出自如觀之手。
塘棲美食·黃金水果
塘棲水果頭牌,自然不用多說,非枇杷莫屬。塘棲枇杷甲天下,一些品種的價位甚至超過了洋水果,這不是靠炒作出來的,這是真正的口碑。塘棲枇杷果形美觀,色澤金黃,果大肉厚,所以也被稱作“黃金果”,五月江南碧蒼蒼,蠶老枇杷黃。塘棲枇杷大約有18個品種,你要記住,“軟條白沙、大紅袍、夾腳、楊墩、寶珠”,這5款是枇杷中的佳品,尤其是“軟條白沙”,屬於國寶級良品,能吃到口就是一種福氣。
塘棲美食·早茶茶糕
老底子塘棲有吃早茶的習俗,早茶時間,最常吃的就是塘棲茶糕。也有人叫它水蒸糕,松、香、鮮,咬上一口,油潤香糯,滋味悠長。茶糕從蒸箱裡取出來時,皮薄得幾乎透明,能夠看見裡面油汪汪的肉餡,微帶些醬紅,紅得隱隱約約。不油不膩,鮮汁橫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