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用了40多年的洗衣石原是鹽幫古道的築路碑
日期:2016/12/14 12:02:26   編輯:古代建築 新昌的鹽幫古道是新昌縣的十條經典路線之一,古道一路崇山峻嶺、青山綠水,其優美的風光吸引了縣內外眾多驢友紛至沓來。而鹽幫古道中以青宅自然村至結局山村段最為險要,古道建於半山腰,在當時沒有現代化機械設備的情況下,先民們用鐵釬開石,用肩扛石,其艱辛可想而知。
然而,這段鹽幫古道建於何時,又是誰發起的呢?由於缺乏相關的文字記載,成了一個謎。近日,新昌一資深驢友趙先生向記者報料,在鹽幫古道邊上的小將鎮結局山村上陣山自然村裡,有一塊洗衣石上面刻有“築路碑記”4個字,很可能這塊石頭記載了鹽幫古道的歷史。
近日,記者驅車從新昌縣城出發來到大市聚鎮青白石村青宅自然村,爾後沿著鹽幫古道步行近一個小時來到上陣山村。在當地村民的指引下,記者見到了這塊洗衣石。洗衣石靜靜地“躺”在一口水井邊,洗衣石的上面還放著村民們浸泡的衣服,表面濕漉漉的,看來塊洗衣石的使用頻率有點高。
記者目測了一下,洗衣石長約1.2米、寬0.5米,頂部“築路碑記”4個大字清晰可見,正文部分字跡由於長期侵蝕已變得模糊不清。記者經過仔細辨認,其內容應該是為修路募捐者的姓名和募捐金額。
這塊築路碑怎麼會成為洗衣石呢?
“這樣的路碑原來有3塊,立在峧頭(當地地名)這個地方,在‘文革’中另外兩塊因修建畜牧場被毀,這塊被抬到村裡用作洗衣石了。”該村村民王正貴介紹說。
王正貴的說法在該村村民鄭林法口中得到了印證。今年60歲的鄭林法父親就居住在峧頭路邊的茶廊裡,靠給路人燒茶為生。“當時這3塊路碑就在邊上,‘文革’中兩塊被毀,一塊被搬到村裡當洗衣石了。”鄭林法說。
是誰發起立了築路碑記呢?“聽父親說,清朝時結局山村裡出了一個叫王小唐的秀才,他看到這裡山高路陡,來往行人不便,發動周圍村莊村民募捐修路,路修成後又立了石碑以示紀念。”鄭林法說。
這樣一塊記錄修路歷史的石碑竟被遺棄在這裡充當洗衣石40多年,實在讓人覺得可惜。隨後,記者專程聯系了小將鎮主管旅游的副鎮長張樟初,他表示將同新昌縣文管部門工作人員一起去實地查看,必要時對其加以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