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時節徜徉在江南古鎮
日期:2016/12/16 18:01:48   編輯:古代建築![]() |
![]() |
![]() |
隨著江南梅雨季節的到來,江南古鎮又開始了與梅雨持續千載的糾結之情。雨水不知疲倦地如霧般飄散在古鎮屋檐,然後集結成一串串晶瑩的水珠,紛紛落下。這樣的天氣最適宜於年輕的人們徜徉在江南的雨巷,因為梅雨天氣本就意味著一種浪漫,特別是在江南的千年古鎮當中——遇到是一種緣分,擦肩而過也同樣是一種收藏。
所以,收拾起您疲憊的心情,不妨去到梅雨季節的千年古鎮,尋找一個命運與命運之間的巧合。
文/記者張丹、李冀珩
圖/記者於濤(除署名外)
同裡:漫步在小橋流水之間
江蘇省吳江市的同裡古鎮位於太湖之畔,自宋代建鎮,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鎮內始建於明清兩代的花園、寺觀、宅第和名人故居有數百處,歷來以“小橋、流水、人家”著稱。
從蘇州到同裡的車程差不多要50分鐘,一進古鎮,就能聞到香香的油炸豆腐干的味道,1元一串,此外還能吃到花生果酥、茨實粥、青團、襪底酥等許多當地名小吃。
住宿方面,還是建議之前打電話到同裡的民居客棧預訂,價格一般是100元~200元。客棧也會備好一頓豐盛的午餐,一般是新鮮的蝦肉餅、香菇菜心、長豇豆和莼菜肉絲湯等,都是當地的家常小吃,可以吃得出“當地的味道”。
閒時不妨繞著古鎮慢慢地走,看魚鷹抓魚、看大漢抬轎、看老婆婆坐在自家門前的小凳上,悠閒地剝著一種叫做“雞頭米”的東西——那延續了千年的閒適,會從這時慢慢地浸入旅人的心裡。
千燈:在石板街上靜聆昆腔
千燈古鎮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古鎮物華天寶,人文荟萃,素有“金千燈”之美稱。千燈隸屬江蘇省昆山市,最出名的當然是這座古鎮曾是“百戲之祖”昆曲的發源地。
當您已經走慣了江南水鄉的小橋流水,也許會看不懂千燈古鎮的“大橋與大河”——在10余裡的河道千燈浦上一共矗有7座大拱橋,每座大橋的側畔還都倚著一座玲珑小巧的小石橋,譬如千燈橋側有香花橋,凝薰橋旁有蔣泾橋……小橋傍在大橋下,就像兒女依偎在母親膝下。
走在千燈古鎮那條據說是全江蘇最長的石板街上,聽兩邊老房子裡傳出的委婉細膩的昆曲曲調,才會讓人忽然想到,要把昆腔和千燈聯系起來。
千燈浦是一條筆直的河道,其來歷和吳越征戰時的將士有關。據稱,鎮名“千燈”最初來源於“千墩”,而“千墩”就是指吳凇江畔的1000個土墩,每一個土墩下面都埋葬著吳越征戰時犧牲的將士。
如今,他們的故事已無人知曉,但千燈浦的流水卻至今流淌著他們的精魂,直到今天。
新場:搭三輪車穿過窄窄的小巷
在熱鬧繁華的上海大都市邊上,有一座新場古鎮,這裡作為李安電影《色·戒》的拍攝地,吸引了不少游人踏尋到此。
古鎮的大街上有一塊牌坊,上面精心打造了石算盤和石珠子,工藝相當了得,隔開了復古的繁華和現時的市儈。
走過當時拍戲的新場大街,越往古鎮裡面走,越能感受到江南味道——古鎮不大,但巷子深深。
租上一輛三輪車,聽著車夫的介紹,穿梭在窄窄的巷子中,頗有意趣。
小巷傍著青青的小河,河上每隔10米就橫出一座小橋,樣式各異,其中最有名的一座叫千秋橋。河岸的一側有雕花的石欄,石欄邊植著年代久遠的香樟樹,陽光灑下來的時候,被地上的樹影剪成一塊塊支離破碎的光斑。
小河的另一側豎著很多奇怪的狀似馬鞍的墩子,其實就是每家每戶的私家碼頭,這為新場古鎮所獨有。墩上往往有一對“牛鼻孔”,是人們上岸時用來拴小船的。
每戶人家的院子裡或者門口都擺有幾個壇壇罐罐,種上些月季和叫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老太太扎著頭巾在自家門口生火燒飯,女人靠在竹椅上戳著毛線針,日子就這麼波瀾不驚地過著。
導游提醒:年長者不宜這時去江南
有著十多年導游經驗的中山海外導游梁英儀提醒市民,此時華東古鎮正值梅雨季節,空氣濕度相當大,這種天氣對於廣東地區的老人來講,是難以適應的。所以,有計劃前往華東古鎮的老年朋友,在此時就要特別注意當地的天氣情況,如果有風濕類疾病的老人,建議還是選擇其他較好的月份再前往旅游。
不過,當地詩情畫意的江南美景特別適合年輕人前去碰一碰運氣,說不定會在同一把雨傘下遇到自己一生的摯愛。在西湖的斷橋上,在西塘的小巷中,撐起一把油紙傘,然後再碰到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所以華東古鎮之旅,在此時也成為一個有機會艷遇的旅行。
正在尋找創作靈感的人們也可以利用這樣一個時間去到江南的古鎮,或許會在望著窗外滴滴答答的雨水時,捕捉到那時隱時現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