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安徽省文物局的消息,截至7月下旬,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擔的蕪湖市鳳凰嘴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鳳凰嘴遺址是蕪湖市第三次文物普查時發現的一處重要文物點,位於弋江區火龍崗鎮新義村呂老自然村。據悉,該項考古發掘工作從2014年6月開始,重點對遺址核心區域進行發掘,發掘面積2000平方米。
初步判斷該遺址包括三個階段文化遺存,其中,最古老的是距今4300-44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末期,春秋中晚期至戰國早期遺存構成了遺址主體部分,距今最近的則是宋代文化遺存。
考古研究表明,該遺址包括新石器時代末期(錢山漾文化、廣富林文化)、春秋中晚期——戰國早期、宋代三個階段的文化遺存。新石器時代末期遺跡包括地層、灰坑、灰溝等,出土大量陶器、石器等遺物,包括陶鼎、陶豆、陶壺、陶罐、石錛等;春秋中晚期——戰國早期遺跡主要有地層、灰坑等,出土遺物有陶器、石器、原始瓷器、青銅器等;宋代遺存有水井等,出土遺物有大量瓷碗、高足杯、盞等。
鳳凰嘴遺址地處寧鎮歷史文化區和皖江先秦歷史文化區的核心地帶,是漳河流域和古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和周代遺址群中保存狀況較好的地點之一。
此次考古發掘出土的一批重要遺跡、遺物,為該地區文明探源研究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第一手資料,同時對該地區新石器時代末期與寧鎮核心區、環太湖地區以及江淮地區文化交流研究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