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濟南文物部門擬請舒乙憶老捨故居原貌

濟南文物部門擬請舒乙憶老捨故居原貌

日期:2016/12/14 21:13:13      編輯:古代建築
濟南市南新街58號老捨故居(攝於20世紀90年代)

  南新街58號是老捨先生的故居,這是很多“老濟南”都知道的。而近日最讓這些老濟南感到高興的是,這座老捨故居終於被濟南市文物部門收購,並將對其進行整理、修繕,以備將來改造成老捨故居紀念館。

  擬請舒乙回憶故居原貌

  記者今天從濟南市文物局了解到,市文物局於去年底與原住戶商談後將南新街58號收購下來,目前正在辦理土地使用和房產產權更改的相關手續。

  具體負責此項工作的文物局工作人員介紹,購買老捨故居的想法他們早就有了,從前年就開始具體操作,經過多方工作,才商購成功。目前他們組織維修工人已經對院子裡的臨時建築及其他雜物進行了拆除、清理,留下了北屋、東屋、西屋等主體建築,屋內的物品也已經清空。因為這些建築已經過多次維修或重修,所以此次同時對原有建築基礎進行了初步尋找。下一步,市考古研究所還將進行實地勘查,摸清原有建築的基礎,對今後的維修、恢復原狀和改建做好准備,然後再科學規劃及公開招標,之後才能進行整體維修或改建。

  為了能更好地做好這件事,文物部門還准備與老捨先生之子舒乙先生聯系,去北京面對面進行了解,請其對此處老捨故居的原有樣子進行回憶。現在他們已對院子的整體及內部、房屋內外的每個角度都進行了拍照並做成相冊,准備帶到北京請舒乙先生看一下。然後再對照有關文獻材料的記載,多方查證結合,爭取盡最大可能恢復到老捨在此居住時的樣子,建成老捨故居紀念館。

  另外,在進行規劃、維修的同時,有關部門也將開始公開征集與老捨有關的文物、文獻、資料,以備將來紀念館使用。

  希望帶動周圍片區文化內涵提升

  市文物局有關負責人說,這是一件非常繁雜的工作。在前期的工作中,既要注意進行文物本體保護,還要注意環境整體保護,要使修繕好的紀念館與南新街這條濟南著名的文化街能更好地融合,並能提升這條街的文化內涵,帶動整條街甚至整個片區文化氛圍和內涵的提升。“另外,除了前期的勘察、維修、改建等工作外,紀念館建成後如何維護、維持正常的開放也是個問題,因為開放後會產生不少的費用,這不是一個部門能解決的。有了投入就要產生社會效益,不然改建成功也只是個擺設,沒有任何實際效用,這是一定要避免的。所以這件事我們特別重視。”

  老捨研究專家、中國老捨研究會副會長、山東師范大學張桂興教授對於老捨故居被政府收購,並將改建為紀念館一事感到非常高興,他說,這處老捨故居是1981年老捨夫人胡絜青親自來尋訪後找到的,當時他也參與了陪同尋訪。這裡是老捨創作的重要地點,對於濟南名人文化的保護和研究有很高價值,可以看出濟南市政府和相關部門這方面的工作做得非常好。

  張桂興表示,以後如果文物部門征集有關老捨的文物資料,他將考慮捐獻出他的一些老捨研究文集和搜集的老捨作品。

  南新街故居在老捨創作中地位重要

  為什麼市文物部門這麼重視這件事呢?因為南新街58號老捨先生故居在其生平中占有重要位置,他在此創作出了多部著名作品。

  20世紀30年代,老捨曾兩次應齊魯大學之邀到濟南執教,第一次為1930年7月-1934年6月,就任文學院教授和國學研究所文學主任,1934年8月後到在青島辦學的國立山東大學任教,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5日又回到濟南再次執教於齊魯大學,並居住了3個多月。

  1931年夏,老捨返回北平並與胡絜青完婚。之後,老捨偕夫人回到濟南。他們在南新街租了一所小房子,當時門牌號是54號。他們在這裡住了3年,其間胡絜青生下了大女兒舒濟。老捨住的房子,坐東向西,西北東三面有房子。就在這個普通的小院裡老捨寫出了長篇小說《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以及優秀短篇小說《月牙兒》、《黑白李》和《斷魂槍》等,同時還寫出了一批諸如《濟南的冬天》、《濟南的秋天》、《不是公園的公園》、《濟南藥集》等詠贊濟南的散文佳作。

  1950年,南新街故居在原房地基上進行了翻修重建,拆除了二門和影壁,磚頭土坯牆和草房屋頂被改以紅磚牆和瓦房屋頂,但原有格局基本未變。2006年,此院落被列入第三批山東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