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之殇——古村古鎮難逃消亡命運?
日期:2016/12/15 22:30:30   編輯:古代建築嶺南茶塘古村
徽縣呈坎古村
嘉興西塘古鎮
貴州鎮遠古鎮
中國園林網12月19日消息: 保護古鎮古村落日益受到重視,有不少地方出台相關政策加以保護,有的則抓緊時間重修重建仿建,這是對傳統民族文化的保護和發展。成績令人欣喜,然而有一點也必須看到,部分古村落正在走向消亡!
現代城市與古村古鎮的鮮明對比突顯古村落的衰忘趨勢。在發達地區,城區與郊區古村古鎮交接的地方尤為明顯,現代化的城市將會吞噬破舊的古村鎮,在沿海各省市甚至中西部不少地區都已經出現這種現象。有關部門已經出台相關政策加以保護,但是依然破壞嚴重,不少人一直擔心古村古鎮到底還能承受多少風雨?在城市裡這樣的現象提出後還能得到關注和重視,其實損壞更嚴重的是在鄉鎮以下的地區,那些遠離城市的地區,那些大家不容易看到的地區。
因為冷落而變得荒涼的古村古鎮正在消逝。在城鄉下深山中,大部分人員都已經外出流向城市,留下的就是一座荒涼的村鎮。“天高皇帝遠!”保護政策在這些地方是沒有多大作用的,因為無人管理,這些古董級的“寶貝”就成為了竊賊們光天化日的囊中物,即使部分村鎮還有幾個孤守的老人,那也只是掙扎的看著寶貝從自己手中被“搶走”而已,冷落、破敗、化為灰塵、消失。過了許多年以後,也許有人可以在這個地方發現一個廢墟遺址,也許那個時候還能發現一點有價值的東西為那個時代的考古事業做出點貢獻。難道我們只能無奈的看著他們消失?
發展就是要以舊換新,消失是必然的。新的生命力最終會淘汰陳腐的東西,對於古村古鎮我們不要指望他原樣原貌的保留下來,更不要指望樣樣都能保留下來,因為有的已經發揮不出時代應該有的作用,花費氣力讓他保留下來還不如讓他們隨風雨而去。不是所有古的就應該留下作為文物保護,也不是所有古的就要替代掉,“保護無錯 遺老不可取!”消失無憾,我們應該做的應該是把那些還“留下”的,把他們的作用發揮出來。
所謂的“保護”只能說是“保存”,沒能把其中蘊藏的價值發揮出來,“金庫”中的“寶貝”最終會化為灰塵。保護是需要花費人力物力財力的,要達到真正理想狀態的保護目的就是立刻發揮出他們的價值。荒落的古村古鎮曾經也是一個社會一個時代的縮影,各種文化都濃縮其中,把它們挖掘出來融入現在各行各業之中這就是他們發揮作用之處。不要輕視這個融入的作用,也不要存在“古即是腐”的思想觀念,當時尚與潮流席卷大地,大家都已經達到審美疲勞的時候,這個“古”即是“新”,這個“古”也會成為時尚與潮流。古典唯美!時代不變的追求!
“保存”也是必要的。對於遠離城鎮的偏遠山區,要把他們的作用立刻發揮出來是很難實現的,因此設點“保存”也是很有必要的。“盜古”勢力很強大,而且現在是所未有的強大,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加快古村古鎮的普查速度與力度,及時跟進做好保護工作;另一方面還要嚴厲打擊這股盜竊勢力,把現有古村古鎮有價值東西的流失速度盡量降到最低,等待下一步的開發利用。
在這一點上,“長三角”一帶的富商嗅覺是十分靈敏的,他們已經把觸角伸向了這些陳舊古老而且受到冷落的古鎮古村的建築上,雖然形式上還比較單一,風險也比較巨大,但是這些舉動已經深受人們關注,在現代房產正在降溫的形勢下,古村古鎮的建築卻在急速升溫,古鎮古村發展壯大的火苗正被點燃。
保護與開發做的及時到位,古村古鎮就不會消失。放眼看看,中國大地上有名的古村古鎮還是有很多的,他們會成為還在徘徊中的“同類”樹立榜樣。他們成為風景名勝區、成為旅游度假休閒的聖地、成為人文山水博物館,人們都很羨慕都很向往這些地方,他們都是用歷史來保護和開發的結果,他們有一個特色:讓美好變得永恆!他們可以如此,其他的“同類”同樣可以。
古村古鎮消失的是該消失的。古村古鎮的未來充滿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