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蘇州市李鴻章祠堂已開始修繕

蘇州市李鴻章祠堂已開始修繕

日期:2016/12/14 12:00:01      編輯:古代建築

李公祠主廳享堂周圍搭起了腳手架

    虎丘景區東南部,位於山塘街845號、原蘇州高等幼兒師范學校內,歷盡滄桑的李鴻章祠堂近日開始修繕,預計將與正在籌備修復的塔影園作為一個整體向游客開放。

    李鴻章祠建於清光緒二十八年,系蘇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因李鴻章在清末政治、經濟、軍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他1901年卒後,清政府先後在他的家鄉和京、津、滬、寧、蘇、浙、冀、魯、豫等其任職處,為其修建了10座祠堂。這些祠堂修建等級較高,由大門、碑亭、前殿、配殿、享堂等構成,建築帶斗拱規制,屋頂梁枋雕花描金。據了解,蘇州的李公祠坐北朝南,也由門廳、前殿、享堂和兩側碑廊構成,為三進兩院落,以中軸線對稱布置。

    昨天,記者在現場看到,李公祠三進房屋周圍都搭起了腳手架,建築間的院落堆著各種古建材料。施工人員正在東側圍牆上破拆部分牆體,查看古建木結構,並根據其破損情況作更換或者加固處理。在第二進主殿享堂,記者注意到,部分屋梁、立柱遭白蟻侵蝕情況非常嚴重。虎區景區綜改小組工作人員指著屋頂大梁告訴記者,大梁底部東西兩面各有一個“八字撐”,雕花描金的大梁正在下沉,主廳木構架存在安全隱患。

    在主廳享堂北側,建築軸線上有一幢二層小樓,名望山樓,建築鐵藝花形欄桿與雕花掛落樣式,帶有濃郁的民國風格。該建築為兩層,屋面為蝴蝶瓦歇山屋面,水戗發戗,屋脊已風化。其西側為一組湖山假石,有台階通往二層。外牆局部有污漬,有起皮、剝落現象,北側牆面有嚴重霉變。其樓梯為混凝土和磚砌,為後期改建而成。

    除了院落裡的廣玉蘭、銀杏,李公祠東北面稱作“靖園”的花園裡,還有桂花樹、樸樹,都是掛牌的古樹名木,樹齡都在100年以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還有一、二進間院落裡的羅漢松,這“些樹木均將得到很好的保護。據了解,李公祠建築單體的大門、前殿、享堂的木構架保存較好,但屋面望磚霉變嚴重,屋脊有不同程度的風化和破損,需重新翻修,碑廊中部分梁下撓嚴重,需加固或更換。也有因實際功能需要而改建、加建的情況,個別建築局部做法與傳統做法不符。如,第二進院落不完整,與傳統對稱的四合院落布局不符,缺失前殿和享堂東段連廊。

    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不改變文物原狀”“、真實性”“、可識別性”“、安全有效”的原則,將在充分調查研究和勘察測繪的基礎上,嚴格保護李公祠0.83公頃紫線范圍內的山水、建築、碑刻等歷史遺跡,適當整治周邊環境,以營造綠化景觀為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