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中山大道古建築群將重新煥發光彩

中山大道古建築群將重新煥發光彩

日期:2016/12/14 11:56:42      編輯:古代建築

中山大道古建築群將重新煥發光彩

圖為:漢口總商會舊址修繕後效果圖 

    一座城市沒有歷史,如同一個人沒有靈魂。老建築承載著城市歷史,是不可再生資源。“車馬如梭人似織,夜深歌吹未曾休。”始建於1906年的武漢中山大道,從典雅租界到市井華界,150余處古建築,造就了昔日的繁華盛景。

    中山大道(一元路至武勝路)改造工程於去年12月動工,計劃今年底完成。4.8公裡范圍內,除道路重修外,最重要的工程是沿線古建築的修繕與整治。

    這是武漢首次對優秀歷史建築進行大規模、大范圍的保護修繕。它是如何實施的?連日來,楚天都市報記者采訪了工程規劃方、業主方、施工方,傾聽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先拆違再翻修甲子大飯店面貌一新

    中山大道696號的甲子大飯店,建於上世紀20年代初,曾留下民國時期眾多名人的身影,是武漢市優秀歷史建築。

    20多年前,經過翻修,這棟三層建築一樓改為門面,二樓和三樓成為住所,樓頂也建起多處鐵架房,嚴重影響美觀。

    負責此次改造的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規劃學院教授譚剛毅介紹,今年2月底,施工人員開始拆除鐵架房。為了不破壞建築原有風貌,他們先用切割機小心切割違建主體,再用鐵錘、撬槓一點點拆下附著部分。

    光拆違遠遠不夠。“以前翻修時,添加了不少立柱、窗飾等,損傷了甲子大飯店的結構美學。”譚剛毅教授說,此次修繕,對風格不搭、質地不對的添加物一概去除。另外,甲子大飯店原本有著整齊的雨陽篷,除了美觀,還能調節室內溫度。此次修繕也將恢復雨陽篷。

    改造後的甲子大飯店,將重現原有的對稱結構,正中的高塔樓與兩側的小塔樓互相呼應。拆除不必要的添加物後,由立柱巧妙分割立面,與窗戶、陽台形成比例完美的塊面。

    復原本來材質漢口總商會質感重現

    武漢的商會在晚清重商背景下誕生。1902年,湖廣總督張之洞指示在漢口創設商務公所。1921年漢口總商會大樓建成啟用,抗戰時期成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重要根據地。

    1998年,修葺一新的漢口總商會被列入武漢優秀歷史建築。此次主要修繕其主樓前的臨街門樓部分。

    武漢市民用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李斌介紹,經走訪上次的翻修者,專家商議決定,恢復漢口總商會原有的水刷石外牆,以及大門兩旁的側門、原有線條、花飾及裝飾構件等。

    修復工作十分復雜。此前的修繕中使用了高標號水泥,破壞了建築外立面原有的線條。為此,李斌和施工團隊層層剝下厚厚的水泥,露出原始外牆,之後再開始修繕。含沙量、色彩比、石子粒徑大小,所用的黃石、白石、黑石子配比多少,如何勾縫、用不用漿……經過反復試驗、對比,李斌先後做出20個樣本,才敲定最終方案。

    李斌說,此次修繕是要重現漢口總商會初建時的質感,還原其“骨血”裡的靈魂美。

    棄用大型機械避免施工損害古建築

    中山大道改造中,為了保護沿線歷史文物,有關各方也是煞費苦心。

    據施工方中建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在漢口鹽業銀行大樓附近路面開挖管線溝時,原本要使用大型挖掘機,但最終改用手動沖擊鑽,避免震動傷及這一省級文物。“雖然增加了成本,但我們認為值得。”他說。

    武漢美術館是在1931年建成的原漢口金城銀行大樓的基礎上改擴建而成,路邊有很多舊有的站石。為了避免破壞這些站石,施工方先將其小心拆除、留存,待道路改造施工完成後再安裝。“如此大規模、大范圍保護修繕優秀歷史建築,在武漢還是首次。”中山大道改造業主方——武漢地產集團相關負責人說,政府部門為此組織了11位資深建築專家,經過深入商討,制訂方案,制作模型,以求做到盡善盡美,讓中山大道煥發昔日的光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