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昆明支隊結合全市265處文物古建築消防安全實際,充分整合資源,采取有力措施,不斷提升文物古建築火災防控能力,確保文物古建築消防安全。
完善管理機制,築牢防控體系 明確監管責任。聯合市文化廣播電視體育局下發了《文物建築消防安全管理十項規定》,全面明確了文物古建築消防安全監管職責;與火災抵御能力較差的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筇竹寺等42個全國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逐一簽訂了消防安全責任狀,明確了各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
定期研判形勢。聯合民政、文化、住建等單位建立完善文物建築消防安全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通過每半年召開一次文物建築消防安全聯席會,分析研判文物建築消防安全狀況,商討隱患整治對策。
固化聯查機制。聯合公安、民政、宗教、文物等管理部門,每季度至少對全市文物建築開展一次地毯式消防安全大檢查,逐一排查火災隱患。夏季消防檢查期間,支隊聯合相關部門共開展文物建築消防安全檢查3次。
豐富整治措施,重拳整治隱患 實施一患一策。聯合市文化廣播電視體育局部署開展“一患一策”整治工作,重點整治落實消防安全責任落實、消防力量、器材裝備、消防設施配備等情況,通過整治,全市文物保護單位消防安全現狀得到顯著改善,42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均全部完成“一患一策”驗收工作。
督促自檢自查。將文物古建築消防安全整治工作上升為常態化工作,不定期督促文物單位主管部門對文物建築單開集中開展消防安全自檢自查,督促全面查找整治存在隱患;同時,對自檢自查不到位,整改措施不明顯的單位,對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實行集中約談。
網格排查整治。將“文物建築群、文物單位、文物樓堂”分為等大、中、小三類網格,實行屬地文物管理部門消防安全分管領導主管大網格,文物單位負責人分管中網格,文物單位安保人員負責小網格的監管模式,由消防部門不定時對文物單位開展檢查排查,指導網格員開展消防安全管理。
整合現有資源,夯實防控基礎 健全防控組織。依托文物單位現有安保隊伍組建微型消防站51座,均配備了手台機動泵、水槍、水帶及個人防護裝備等基本滅火器材;市財政局和文化廣播電視體育局劃撥45萬元補助28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微型消防站建設。
依托現代科技。針對文物建築固有特性,督促100余家文物單位對建築內木質結構部位塗刷阻燃材料,以增強古建築的防火阻燃性能,並更改不符合要求的電氣線路,安裝使用獨立煙感報警系統等防控設備。
實行區域聯防。對無條件組建微型消防站的單位,依托就近重點單位的微型消防站和轄區派出所消防警組進行巡防管理,實行文物建築消防安全群防群治。
強化宣傳教育,築牢思想根基 全員培訓教育。聯合文物、宗教、安監等部門,分批對文物建築主管部門領導、古鎮古村管理機構領導、單位法人、消防安全管理人進行消防安全培訓,通過培訓有效提高文物建築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從業人員自身抵御和處理危險事故的能力。
突出宣傳特色。指導各文物單位結合當地歷史和地域文化特點,將消防知識融入當地民俗文化,制作了100余條文物古建築防火警示標識、標牌,設置了90300余處消防宣傳欄、櫥窗。
用好新興媒體。利用微博、微信、短信平台等網絡傳播媒體合成宣傳“互動”攻勢,以圖文、語音等形式搭建宣傳平台,積極與廣大網民形成互動,向廣大社會公眾宣傳普及文物古建築和古鎮古村消防安全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