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每天清晨,當你路過玉祁鎮民主村新橋自然村時,一陣陣悠揚的江南絲竹聲就會飄進你的耳朵。原來這是該鎮群音樂團的成員在進行每天一次的“晨練”。這個自上世紀90年代就由農民自發成立的特色文化團隊迄今已發展到30多名成員,每年為鄉親們義務演出達10多場次。
如今,在玉祁這片美麗富饒的沃土上,已湧現出了群音樂團、紅花錫劇團、禮捨龍燈隊這樣蜚聲一方的特色文藝團隊近40家,欣欣向榮的文化建設正成為該鎮新農村建設中一道靓麗的風景。近年來,玉祁先後獲得了“民間藝術之鄉”、“錫劇之鄉”、“省群眾文化先進鎮”、“全國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先進鎮”等一系列殊榮。
素有“出水芙蓉”美譽的玉祁鎮,是一個擁有11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鎮。面對富裕起來的玉祁百姓不斷增長的精神需求,該鎮黨委、政府因勢利導,將文化建設納入到新農村建設的范疇,強力推進。該鎮投入數百萬元興建村級文體中心,到去年年底,全鎮17個村不僅村村建成文體中心,而且還全部跨入惠山區星級文體中心的行列,實現了農民多年來在家門口就能鍛煉健身的夢想。經費短缺是許多地方特色文化團隊遇到的一大難題。但在玉祁鎮,由於政府在經費上的傾力支持,這一困擾特色文化團隊正常運作的“攔路虎”得到有效解決。該鎮紅花錫劇團排練的節目曾上過中央電視台,鎮政府不僅每年對劇團給予一定的經濟資助,而且還通過出資購買其文藝創作成果的形式,使劇團辦得紅紅火火,每年演出達130多場次,足跡遍及常州、江陰、新區等地。2006年,紅花錫劇團被評為無錫市“十佳”新人新事。
玉祁鎮在大力推動群眾特色文化活動的同時,還充分挖掘自身豐富的人文資源,使之成為教育引導廣大群眾的“活教材”。作為著名經濟學家孫冶方、薛暮橋的故鄉,該鎮建立了孫冶方紀念館,免費向群眾開放,迄今,該紀念館已成為無錫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投資數百萬元建設的孫冶方故居、薛暮橋故居修繕工程已在緊鑼密鼓實施之中,建成後將為該鎮對廣大群眾開展愛國、愛家鄉教育增添新的陣地。去年,由該鎮宣傳部門在銅亭廣場設立的“話說玉祁”畫廊,采用圖文並茂的形式,生動地介紹了玉祁豐富多彩的鄉土歷史、人文典故。該畫廊一經推出,就引起人們極大反響,被廣大群眾贊譽為了解家鄉的一扇“窗口”。
(蘇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