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老家-當塗縣

老家-當塗縣

日期:2016/12/14 21:00:53      編輯:古代建築
當塗歷史悠久,秦代稱丹陽,是全國最早建置縣。隋初易稱當塗,當塗縣名源

自大禹妻家塗山古氏國。當塗地居襟要,縣治姑孰城先後成為南朝南豫州、宋太

平州、元太平路、明清太平府和清安徽學政、長江水師提督駐地,直至辛亥革命

爆發。
當塗是一個美麗而神奇的的千年名縣。左天門、右牛渚,大江濤翻,雄關屏立,

其險自古甲於東南。有所謂“吳頭楚尾”,“南北津渡”,奪天下者必奪姑孰!

更有北拱群山,百峰巉巖之陽剛;東抱石臼,三湖碧水之陰柔;西瀕長江,揚子

如帶千裡奔瀉之飄逸;南懷熟地,公圩若盤萬頃良田之敦厚。如此既形成了當塗

自然風光秀美而奇險的特色,又孕育出當塗文化豐富多元、兼容並蓄的品格。

當塗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她的面積並不大,濱江而處,四面皆水。東有

碧波蕩漾的石臼湖,西有滔滔而下的長江,南起水陽江,北止外橋河;內有姑溪

、青山、運糧、博望、丹陽、扁擔、襄城、紀村諸河;溝渠交織、河網密布,湖

、潭、灘、蕩點綴其間,橫塘、柳堤、朝溪、暮浦、稻浪、荷塘、蟹池、菱蕩隨

處可見,一派水鄉澤國風光。
一方水土有一方風情、一方民情。自古以來,世代相傳的當塗人民環水而居

,靠水而生,依水而存。“浩浩者水,育育者魚”。水,不僅養育了當塗的歷代

人民,而且滲透於當塗人民生產、生活的每個領域之中,蘊育了獨具風情的水鄉

文化。這種文化,清麗委婉,外巧內慧,情調殊異,自成一格。
水鄉河網密布,溝汊縱橫,因而自古多嬌。橋不僅是城鄉、村社之間的交通

紐帶,也是當塗的一道美麗風景。舊時當塗人曾這樣引以為豪地說:“當塗雖小

,三塔兩浮橋。”三塔,指的是黃山塔、凌雲塔和金柱塔;二浮橋,則指橫跨在

姑溪河上的上浮橋和下浮橋了。據史料記載,清代這兩座浮橋均以兩只大木船一

橫相聯,聯間另架寬跳板過道,中間設有欄桿,以資安全。全橋隨水位增減而漲

落。在四季水急的河上,架設浮橋本屬不易,而一個小小的縣城,在相隔不到二

裡遠的地方,竟然有兩座浮橋,一上一下,供人往來。當塗古代經濟、文化之盛

,由此可見一斑。每至春夏水漲天朗氣清之日,從目及處遙望,姑溪河上,兩座

浮橋宛若兩道天際長虹臥立天塹之上,故當塗人美其名曰:“上彩虹橋”和“下

彩虹橋”。本世紀初,當塗東、西大街開有當鋪,於是,一幅充滿著鄉土氣息的

對聯誕生了:“上浮橋,下浮橋,上下浮橋浮上下;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

當東西。”對仗工整,妙趣橫生。
上、下浮橋,今已不存。不過歷史的影子,歲月的痕跡總是能找到的。僅從

現存的地名來看,當塗一縣,以橋得名的鎮、集、村、社就有一百七十多個,如

大橋、新橋、石橋、馬橋、龍山橋、伏龍橋、戚橋等等,等等,“楊橋”一名,

當塗有六個,“雙橋”一名,當塗就有七個。當塗古橋一般有四類,或為石拱,

或為木板,或為竹橋,或為浮橋。大者跨河,小者橫溪。
當塗境內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是葉家橋。此橋建於明朝弘治年間,這座全長

四十四米、寬八米的石拱橋是舊時當塗通往溧水的通衢要道。它橫跨在丹陽河上

,其雕刻欄板相當精美。據志書所載,舊時橋的兩頭各建有一亭,名曰“且止”

、“稍息”,專供行人駐足、避雨、觀光、休息之用。僅從這一點可以想象當時

橋上行人東西往來,橋下舟楫南北相過之繁華。每至天朗氣清,憑欄遠眺,橫峰

之秀色,丹湖之煙霞,仰而窺冥鴻、俯而狎鷗鹭,真可謂蔚然大觀!葉家橋有“

當塗第一橋”之稱,它是古代當塗水鄉交通的縮影,也是古代水鄉建築的代表。
當塗縣城古稱姑孰,始建於三國時期。東晉桓溫守姑孰時,擴建子城,以固

江防。南唐保大年間再次增建,城跨姑溪河,周長十五裡。張舜民《南征錄》曰

:“當塗城跨雜溪河上,浮橋往來。”一年四季奔流不息的姑溪河只是城中河。

當時縣城周開五門,東為行春,西為澄江,東南為南津,西南為湖熟,北為清源

。元末,朱元璋與陳友諒的部隊曾激戰於此,時值夏季水高,陳友諒部隊夜襲姑

孰城,由於水高,城牆起不了任何作用,朱元璋防不勝防。於是明朝建立後,為

了增加防御能力,縣城北縮,河南街被圈劃城外。明清兩朝,當塗縣城四面環水

,南有姑溪河,東西北三面城池湯湯;東西兩門均為吊橋跨越護城河上,平時通

行車馬,戰時吊橋拉起,城門緊閉。水鄉的縣城四面環水,也別有情趣.

當塗縣位於安徽省東部,介於南京與蕪湖之間,地處長三角城市群頂端,與

江蘇江寧、高淳、溧水3縣(區)接壤,與江蘇邊界線總長度為126.9公裡,擁有長

江岸線20公裡,是安徽省重要的沿江、沿邊縣。全縣總面積1346平方公裡,總人

口64.65萬,轄10鎮4鄉。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推行郡縣制時,當塗就已建縣,初名丹陽。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定名當塗。當塗是歷代文人墨客攬勝抒懷的絕佳之地,唐代大詩人李白一生七次游歷當塗,留下《望天門山》等千古絕唱,晚年定居當塗,終老後葬於當塗青山腳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