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之殇:遼代羅漢像流失海外(一)
日期:2016/12/14 11:55:23   編輯:古代建築 今天,在一些世界頂級博物館的顯要位置都擺放著三彩羅漢像,其藝術價值絲毫不亞於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傑作。它們均來自於中國,雕塑於遼宋之際,原本被秘藏於河北易縣的一個山洞中,卻在短短幾天之內不翼而飛,被盜賣一空。今天若想親眼看到存世的已知下落的9尊易縣遼代三彩羅漢,您則需要前往3個大洲、5個國家、7個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藏河北易縣三彩羅漢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兩尊易縣三彩羅漢
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藏易縣三彩羅漢
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易縣羅漢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人類學與考古博物館藏易縣羅漢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易縣羅漢
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易縣羅漢
二戰時期藏於德國柏林東亞藝術博物館的易縣三彩羅漢
1912年秋,河北省易縣清西陵的永福寺悄悄住進一個聲稱來養病的德國人,白天他隨身帶著指南針、電報機、望遠鏡等物在中國翻譯和向導的帶領下,游走於偏僻的山間,很晚才回到住處。夜晚他攤開地圖,對照著走過的地方標注路線。日夜忙碌的身影,一點都不像養病的樣子。此人名貝爾契斯基,當時的北京古玩市場的很多古董商都知道,這個德國商人專門收集中國古代佛教造像。
在他根據自己的經歷撰寫的《來自中國貝爾契斯基》一書中,記錄了在中國的尋寶之旅。書中貝爾契斯基透漏了他此行的目的——尋找易縣深山裡秘藏的三彩羅漢像。
幾個月前在北京的古玩店內,貝爾契斯基見到了一尊令他頗為驚歎的三彩羅漢像,如真人般大小,平靜的面容,結禅定印的雙手,無不流露出羅漢內心的祥和與禅意。羅漢身上的袈裟紋理自然飄逸,露出的手腳似乎可以讓人感受到肌膚的彈性,栩栩如生的藝術風格堪比他在歐洲見到的任何一尊佛像。以他對中國佛像多年的了解,像古希臘羅馬雕塑那樣嚴格按照人體比例創作的中國佛像很難見到,更不用提如這尊三彩羅漢像般高度寫實了。貝爾契斯基當即提出購買,但店主卻說:“這尊羅漢是日本人買的,放在我這裡修復的,我賣不了,只能賣消息。”
經過多方打探,貝爾契斯基得知這尊三彩羅漢像來自河北省易縣的一個山洞,且洞中羅漢的數量不止一尊。但究竟是哪座山,哪個山洞,貝爾契斯基一時也無從所知,他決定親自前往易縣,打聽羅漢像的藏身之地。
幾番輾轉探察後的一天清晨,在翻譯和當地向導的帶領下,貝爾契斯基一行人經過艱難攀爬,終於來到位半山腰的睒子洞,傳說中羅漢像的棲身之所。
此洞最早於明正德年開始存放佛像,既非戰爭所致,也非僧人貯藏,可能是民間的一種宗教行為。睒子洞在當時可能被認為是一座寺廟,洞內曾有僧人修行,也曾修建佛堂。康熙六年當地百姓集資重修洞內所藏的佛像,雍正時此洞納入陵寢管轄區域內。而據山下寺廟乾隆年間所立石碑碑文中未見關於睒子洞的記載,推測或因所題碑文的國子監官員未必知曉,或是清皇陵的管理嚴格,洞內的宗教活動已減少殆盡。處在皇陵內相對封閉的睒子洞因此不再被世人所干擾。
推薦閱讀:
國寶之殇:遼代羅漢像流失海外(二)
國寶之殇:遼代羅漢像流失海外(三)
中國國寶級文物——漢倭奴國王金印
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