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合肥城隍廟大廟將啟動修復

合肥城隍廟大廟將啟動修復

日期:2016/12/14 11:56:19      編輯:古代建築
    對於“老合肥”,環城河以內5平方公裡的面積就是“大本營”,這裡是合肥城市發展的起步、更是歷史文脈的起源。府衙、學堂、古戰場、老城隍、古城牆,最先富起來的個體戶、最有底蘊的學校、最承載記憶的街巷和老字號,是城市的獨有的資源,也是一代代市民的記憶。記者從廬陽區獲悉,以文化旅游為四大主要產業的該區,著眼打造“城市客廳”,除了繼續高標准改造城隍廟外,還有意挖掘多處歷史文化資源,喚醒更多記憶,也延續傳承文脈。

    城隍廟改造二期年內有望完成

    七夕、中秋,過去的兩個月,城隍廟在這兩大傳統節日中顯得格外搶眼。

    2014年1月搬遷市場內的小商戶、當年5月啟動一期改造,沉寂了兩年半的城隍廟於今年元旦重新亮相;7月16日夜市開放的當晚,更是吸引了超5萬游客光顧。面對人氣的急劇回歸,正在進行的二期改造自然更受關注。記者從該區及城隍廟市場方面獲悉,二期改造中的百味園、小商品世界、古玩城、廟東街等將延續一期建築風格,打造成具有濃郁皖風徽韻文化特色的商業街區。目前,霍邱路以北區域,百味園區域改造完成在即,有望年內亮相,包括徽菜、龍蝦館眾多精品餐飲企業即將入駐。作為古廬州第一樓的思惠樓,也已加入改造修繕工程之中。按施工計劃,廟東街、思惠樓廣場及周邊、小商品世界將於2017年上半年分期改造完成。

    “大廟”將重現六任“城隍老爺”

    之所以稱為城隍廟,當然離不開城隍老爺。始建於北宋的廬州府城隍廟,正是為了紀念被百姓尊奉為廬州府第一城隍的首任廬州知府孫覺。

    作為1985年就被定為的市級文保,城隍廟大廟即將改造修繕。廬陽區透露,在其中將集中展示和突出傳統文化特色。“擬在城隍廟請回城隍爺,供奉合肥城隍孫覺,並在大殿繪制合肥六任城隍歷史故事壁畫,傳播合肥故事,展現合肥城隍廟的獨特性和地方性。”兩側的24間廂房將成為本土文化的展示窗口,其中一樓計劃設置文昌殿、財神殿、祈福堂、太歲殿、合肥記憶館、民俗展示館等;二樓則設置國學講堂,重設合肥城隍廟碑刻和鐘鼓。古戲台也將被激活,主要演出安徽地方特色戲曲、表演等。據悉,修繕完成後,相關部門還將邀請民俗、宗教、文化、古建築的專家參與,成立專門運營機構負責對大廟進行管理運營。

    修復故居,重塑逍遙十八巷

    “廬陽要成為合肥的客廳,不來廬陽區就等於沒有來合肥。“該區區長黃衛東說,不僅要用建築喚醒記憶、用味道追憶歷史,重新恢復商業和人氣更要挖掘歷史、傳承文化。”除去深入改造城隍廟,廬陽區還將在轄區范圍內挖掘歷史、傳承文化、保留城市記憶。

    根據該區規劃,一批承載合肥歷史文脈的歷史文化遺產、民族文化風格和傳統風貌的地方將規劃整體保護,還有意建設和恢復合肥歷史文化街區:包括段家祠堂、龔家祠堂在內的多座祠堂和故居提上了修復計劃,大東門地區也在論證復原一段古城牆,淮上酒家這樣的老字號也計劃重出江湖。離兌現最近的恐怕就是“逍遙十八巷”,據悉,步行街區的18條小巷底蘊深厚、意蘊濃厚,正在進行統一整體設計,將整合文化之美、建築之美,有望從明年起逐一亮相。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