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古鎮地處富春江龍門山下。古鎮四面皆山,大汕頭盤踞於西隅,龍門山崛起於東南,剡溪與龍門溪交匯於鎮北。“此處山清水秀,勝似呂梁龍門”,東漢名士嚴子陵暢游龍門山時贊歎不已,古鎮也因此得名。
我們一行踏著街上的鵝卵石路,穿行在曲徑通幽的街中,古鎮風情撲面而來。這裡的人好似在仙境,悠閒地生活著,絲毫不見城市中繁瑣的喧鬧和壓抑的生活,讓人好生羨慕。
一圈走下來,肚子咕咕叫了,於是我們來到了位於鎮內的古鎮“農家菜館”,據說這家菜館是由古鎮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開的,由老板娘親自掌廚。夫婦兩個都姓孫,也許都是孫權的後裔吧。我們點了放養在山上的農家土雞制成的雞湯,很有特色的油面筋,當地的特色菜坳豆腐,綠色種植的紅心菜等八菜一湯。
當老板把土雞湯端過來的時候,遠遠地就飄過來雞的清香,那是小時候過年時才能聞得到的土雞的特有香味,現在已經很難覓到了。坳豆腐是當地的特色菜,自磨的豆腐,加上帶皮的肉剁成的肉糜,適量地勾芡,經過老板娘的精心烹調,吃到嘴裡既有肉皮QQ的彈性又有豆腐嫩嫩的絲滑。最有特色要數油炸面筋了,金燦燦圓溜溜,老板娘還特地配上了用竹籃編制的盛器,一端上桌,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
我忍不住跑去廚房,請教老板娘,老板娘很大方地告訴我制作工藝:面筋需用小麥先磨洗,待半小時後充分拌勻,然後要放水清洗後搓成面團,反復多次,再包起面團,待發硬後再加溫開水攪拌,切成小塊,把當地的土菜、野筍、肉糜等作料芯包入其中,最後再放入油裡炸,待金黃熟透後出鍋裝盆。知道了面筋的復雜工藝,我更是喜歡這道獨特美味的菜肴,臨走同伴們還不忘打包半成品帶回家,與家人共同分享獨具特色的美味。
古鎮景色誘人,美味的菜肴更讓人留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