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鎮的“水晶之戀”
日期:2016/12/16 18:14:15   編輯:古代建築李聶 攝
1984年,4名做水晶的上海師傅本來想到浙江建德的姚村辦加工廠,卻陰差陽錯來到相鄰的浦江縣虞宅鄉。在與虞宅鄉政府達成合作協議後,當年10月成立了浦江縣首家水晶制品加工廠。由此,地處偏遠山區的虞宅鄉也成了浦江水晶產業的發祥地。經過20多年的發展壯大,水晶制造業已成為浦江當之無愧的支柱產業,全縣擁有水晶玻璃制品企業1000余家,從業人員逾5萬人,實現年工業產值近40億元。金融危機下,“水晶之都”浦江又將如何頂住壓力、迎難而上,繼續演繹“水晶之戀”?我們來到了這一特色產業的發源地虞宅鄉,試圖“窺一斑而見全豹”,尋找其中的突圍之道。
“小草經濟”的頑強生命力
走進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古鎮虞宅,寬敞的道路兩旁小樓林立。幾乎家家戶戶屋裡屋外都聚集著三五成群的村民,他們不打麻將、不拉家常,而是熟練地埋頭做著手中的水晶配件。
浦江水晶玻璃產業起步於虞宅鄉,從做小小玻璃珠開始,逐漸發展為水晶燈飾,再發展到今天的水晶玻璃工藝品,改變了單一低檔次的產品結構,生產也逐步發展為千家萬戶的局面。浦江水晶制品如今遍布全國各大中城市,遠銷歐美、東南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量在全省市場占80%,在全國同行業中占60%,創造了浦江不產水晶玻璃材料,卻成為國內最大水晶玻璃材料集散地的奇跡,形成了原材料供應、造型設計、模具加工、零配件制造、包裝裝潢和產品銷售運輸等專業協作的生產體系,如今浦江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水晶生產基地和原材料集散地。
“但是我們水晶玻璃產業的特點是企業規模總體上不大,屬‘小草經濟’。”虞宅鄉黨委書記徐利民說,千萬家水晶玻璃制品企業猶如一棵棵小草,每當秋天來臨它們先枯,冬天時它們蓄勢待發,一旦春天來到它們就長出嫩芽呈現出一片綠色,有著很強的抗風險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據了解,目前虞宅鄉共有一萬多水晶玻璃制品加工戶,其中包括近4000名外來加工戶。“這些外來加工戶每年賺個十幾萬元不成問題,但金融危機對他們的沖擊還是比較大的。”徐利民說,去年10月以來,在虞宅鄉“淘金”的外來人員減少了1000多人。不過這部分人從事水晶玻璃制品加工多年,掌握了熟練的技術和固定的銷售渠道,一旦經濟回暖,他們就會很快殺回重操舊業,是“小草經濟”的典型代表。
危機之下“穩”字當頭
和虞宅鄉許多水晶玻璃制品加工戶一樣,今年52歲的虞樂圓在金融危機中的經營之道是“穩”字當頭。1988年開始加工水晶玻璃制品的虞樂圓夫婦算是虞宅鄉致富較早的。“我們也想把規模做大,但很多事情令人難以預料,就像眼前面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還是穩步發展較好。”虞樂圓向記者講述了一段不願提及的往事。2002年10月,虞樂圓和丈夫不甘於家庭作坊式的生產,決定擴大規模。他們從新開發的浦江水晶工業園區買下3畝土地,用來建造廠房。但新廠房一層還沒建好,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就奪走了丈夫的生命。“當時孩子們都還小,我覺得自己一人無力去承擔辦工廠的重擔。”虞樂圓說,面對事業發展遇到的第一次重挫,她沒有再擴大生產規模,而是在穩定發展中等待新的機會。
隨後的幾年,虞樂圓的加工點沒什麼太大改觀。直到2004年,虞樂圓的女兒女婿和一對雙胞胎兒子能夠獨當一面時,她開始明細分工。女兒、女婿負責管理廣東中山市古鎮市場的一間店面;大兒子張一負責通過義烏開拓市場,小兒子張二負責安排加工和貨運。有了孩子們的幫助,虞樂圓笑談自己現在真的快成了“甩手掌櫃”。
在虞樂圓的加工點,記者看到了一派繁忙的景象。虞樂圓告訴記者,盡管今年訂單有所減少,但生意還算過得去。尤其是女兒、女婿開在中山市古鎮的店面,給廠裡接來了不少訂單,今年上半年拿到的兩個訂單就有100多萬元。據介紹,廣東中山市的古鎮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水晶燈具批發市場之一。目前該市場至少有500多間店鋪由浦江人經營,在那裡做生意的浦江人有2000多人。通過該市場,包括虞宅鄉在內的浦江水晶玻璃制品加工戶源源不斷地拿到國外訂單。“不管訂單大小,有生意做就行。”虞樂圓說,只要穩步發展,相信一定能夠度過危機。
求“新”方能逆勢突圍
在虞宅鄉,浦江縣毛東水晶制品工藝廠盡管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和規模卻排在前列。1995年,該廠總經理毛建鋒從部隊復員,在外闖蕩的四五年間,毛建鋒也曾賺過大錢,但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又讓他回到了近乎“赤貧”的原點。2000年,毛建鋒回到老家虞宅借錢辦起了水晶制品工藝廠,由於產品繞不過同質低價競爭的“泥潭”,辦廠第一年就讓他背起了沉重的債務。
“那時候就開始反思,跟風模仿沒有出路,只有不斷開發新品才能發展。”毛建鋒說,從2001年開始,他幾乎每半年就推出一款新產品。因為半年後,這一產品就被炒得幾乎沒有利潤了。毛建鋒舉例說,去年底,他開發出一款水晶扁珠,每個珠子價格1.2元,現在每個珠子只能賣到5分錢,利潤只有2厘。
毛建鋒告訴記者,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不可避免,關鍵是看如何應對。他從包裡拿出一款前一天研發出來的水晶配件,這款看起來很不起眼的配件是毛建鋒接下來的主打產品。毛建鋒透露,成本只要一元錢左右的這一產品,賣給外商至少10元,利潤空間可見一斑。
毛建鋒說,他對金融危機的應對之道是:做傳統產品養活工人,開發新品賺取利潤。只有不斷創新,才能逆勢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