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文物成破院保護得提速

文物成破院保護得提速

日期:2016/12/14 10:54:16      編輯:古代建築

  濟南老街東華街5號的督城隍廟,始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距今已有646年的歷史。現古廟僅存山門、前殿和部分倒塌的戲台,內部也被改造成出租房,院落破敗,房瓦破碎。歷下區文物保護科工作人員回應,督城隍廟的修繕進程如果順利的話,今年爭取開工。(詳見10月26日《齊魯晚報》“啥,這是646歲的督城隍廟”)     東華街5號的破房子,竟是濟南老城的督城隍廟,真是叫人既驚喜又心酸。如今這裡破敗不堪,淪為租住地,而且僅剩下一個門樓,裡面的構造已經廢棄,其保護狀況很是堪憂。     毋庸置疑,修繕文物需要走嚴謹的程序,而督城隍廟修繕計劃之所以“姗姗來遲”,原因復雜多元,主要有兩方面因素:第一,此處房子的產權屬於個人,他們把房子都租了出去,因此前期的協調工作比較繁瑣,要找到產權居住者,並妥善安置居民;第二,保護設計方案已在歷下區政府信息采購網站上公布過三次,但沒有單位報名參與。文物修繕需要有資質的專業隊伍,尋找起來有難度。但修繕就真的沒有對策了嗎?     文物承載著城市的文化內涵,是看不見的GDP,看得見的民族記憶,相關部門亟需“動”起來。產權問題復雜,可多些現場辦公,聯合當地居委會與辦事處,積極協調督促。而尋找修繕隊伍,可通過媒體等平台公開尋找,也可跨省、跨國征集。審批與執行也應簡化與提速,別將時間總是內耗在等待中,可適時推出“豁免”政策,讓修繕計劃提到“快車道”上來。

      (來源:齊魯晚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