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重慶江津古鎮:影視拍攝與文物保護“互借力”

重慶江津古鎮:影視拍攝與文物保護“互借力”

日期:2016/12/15 21:48:29      編輯:古代建築

圖為塘河古鎮老街的一段。王家成/CFP

  “我國現存的3萬多個古村鎮,正在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每年遭受著毀壞而不斷減少。”湖南大學“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而近幾年,因影視拍攝而破壞環境和古建築的新聞也屢見報端。但當記者來到重慶江津區的白沙、塘河兩個古鎮走訪時,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這兩座吸引了30多部影視劇前來拍攝外景的古鎮,並未因為外來因素的到來而遭到破壞。相反的是,影視拍攝與文物保護,兩者在這裡和諧共存互相借力。

  古鎮:歷史與現代完美的融合

  江津的白沙鎮面積237平方公裡,人口14萬,迄今已有1000余年歷史,2010年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稱號。塘河鎮面積62平方公裡,人口有1.8萬,迄今已有400余年歷史,2007年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稱號。

  在江津區委外宣辦副主任羅玉江和白沙鎮文化站站長王順琴的帶領下,記者踏著幾十級舊石台階來到白沙鎮朝天嘴碼頭。順著江邊的石板小路蜿蜒前行,我們來到該鎮的古街巷東華街,三米左右寬的舊石板路,高低曲折地講述著該街的久遠歷史,路兩邊的舊屋不時走出幾個面容祥和的當地人,可謂“城在人在”。

  沿途記者還看到世界上最高的吊腳樓(30米)、最多時曾有300多個白酒作坊的糟坊街,一口年代久遠的明代古井,高大雄闊壁畫保存完好的張爺廟,原汁原味的古鎮使人浮想聯翩。

  據王順琴介紹,還有文峰街、石壩街、高家坳街、杏林街等組成的明清古街拍攝區,以及老重慶民國風貌和抗戰文化遺址等一系列拍攝區,可見,白沙鎮在保護古鎮與影視拍攝的有機結合中已經建設得比較完善。

  “近幾年,各級政府一直加大古鎮的維修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白沙鎮去年就投入了8900多萬元,今年已經投了一億多元;而塘河鎮這兩年的各種投入也上億元了。”羅玉江介紹說。

  同樣,離此不遠的塘河鎮有著1.5萬多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築群,其影視基地分為以古鎮老街為核心的人文拍攝區和以滾子坪風景區為核心的生態拍攝區。

  在塘河鎮宣傳委員曹宇的陪同下,記者從該鎮主街區的河邊碼頭起,沿著600多米老街的石級緩緩而上,兩邊的王爺廟、龍門號、朱家洋樓等各式建築紛至沓來,顯得塘河鎮既精致又緊湊。高大寬敞而徽派風格突出的古廷重祠是個客家祠堂,我們看到,該祠正由工人們緊張地維修著,明年將辟為婚俗園。目前,去往廷重祠的路還有些崎岖,但曹宇說:“如今,上級政府投入加上自籌資金已達3000萬元,渝泸高速塘河連接線建設已經啟動,以後來這裡拍攝外景和旅游就會方便多了。”

  影視拍攝促進古鎮服務業全面發展

  江津白沙和塘河古鎮的影視拍攝帶動了古鎮各項服務業的興旺發展。只要劇組一來,賓館、飯店的生意立時就火爆起來,《母親,母親》劇組200多人在白沙鎮拍攝了3個月,各種消費達1400萬元。

  另外,原來由劇組提供的服裝、道具、造景材料等,現在已由兩鎮成立的相應公司承包,當地的一些木匠、泥瓦匠為此有了就業機會。目前白沙鎮登記在冊的群眾演員約1000人,塘河鎮約200人,他們一天的報酬在50元左右。

  記者在塘河鎮參觀了該鎮的市級“非遺”塘河婚俗。據塘河鎮文化站站長、塘河婚俗的傳承人之一羅江榮介紹,在中山鎮拍電影《愛情天梯》時,就用了他們的許多頂轎子,如今一有活動,他們的塘河婚俗便會被邀上場。而文化站外停放的幾艘龍舟,則是端午時的塘河龍舟節吸引游客的有力名片。

  通過影視劇的宣傳,白沙、塘河兩鎮不僅吸引了全國各地劇組的紛紛前來,還吸引了不少國內外游客,2010年,白沙鎮一下子就來了10萬人,把該鎮所有飯館的米飯統統買光,以至於最後連方便面都買不到了。王順琴說:如今白沙、塘河兩鎮專門成立了“演員接待中心”,由政府出面與相關的賓館飯館等協調搞好劇組的一切接待工作,政府每年還給兩鎮各自300萬元作為活動資金,如今的兩鎮已經形成了歷史文化和老建築保護、影視劇拍攝和旅游休閒一體化的全方位發展格局。

  提升了古鎮人的整體素質

  江津古鎮發展影視基地建設還提升了當地居民的整體素質。據白沙鎮鎮委書記李雪介紹,如今兩鎮的社會糾紛明顯減少,增強了凝聚力。沒事兒大家都不喜歡打牌打麻將了,而是積極加入到群眾演員的隊伍中來。

  記者在朝天嘴社區采訪了兩名群眾演員。王達貴是位退休女職工,64歲,以前在白沙鐵工廠做翻砂工,她說:“許多人都喜歡參加拍攝影視劇,有沒有台詞都願意在劇中露個臉兒,把那當做人生光榮的事兒。”

  王順琴和曹宇告訴記者,每逢劇組需要群眾演員時,鎮上都會出面先培訓,並且每年都出資拍攝七八部微電影,以鍛煉群眾演員的演技。當地群眾演員很敬業,每天早晨都是四五點鐘就到場准備。在拍攝《霧都》敵機轟炸場景時,需要群眾演員三番五次地跳入冰冷的水中,大家毫無怨言。而《母親,母親》的拍攝只用了三個月就完成了影片的85%,令眾多導演感動且贊歎。

  江津的白沙、塘河古鎮,在經濟建設如火如荼的年代,居然保護得如此之好,讓記者既吃驚也感動,沿著這條正確的道路一直走下去,江津古鎮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