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文物閃耀大英博物館
日期:2016/12/14 12:07:06   編輯:古代建築 元旦期間,去湖北省博物館參觀的游客發現,三樓的常設展廳“梁莊王墓——鄭和時代的瑰寶”裡,部分展櫃展品空缺。記者采訪獲悉,這部分明朝早期文物精品,外借到大英博物館,正參加該館舉辦的“明:盛世皇朝50年”大型中國特展。特展當地時間5日結束,文物將於近期歸國。
特展去年9月18日開幕。這是繼2007年“秦始皇:中國兵馬俑”大展後,大英博物館再次舉辦中國文化大展。展覽展出1400—1450年間的《永樂大典》、瓷器、織物、黃金器皿、珠寶、宗教用品等280件展品。展品中,近1/3是大英博物館藏品;湖北省博物館一共借出29件文物,是借出展品數量最多的文物機構。
大英博物館為何舉辦明朝初年文物展?省博館藏文物是怎麼被選中的?記者就此采訪了湖北省博物館文物專家王紀潮。
展覽“緣起湖北”
王紀潮說:“這個展覽‘緣起湖北’。”2009年,此次展覽策展人、牛津大學藝術史系柯律格(CraigClunas)教授因學術交流造訪省博,參觀梁莊王展廳時被深深吸引,萌生了在英國辦展的想法。回國後,他與另一位策展人、大英博物館中國陶瓷部主任霍吉淑(JessicaHarrison-Hall)女士商討,開始策展。
王紀潮分析,梁莊王墓出土的物品屬於明朝初年,如背後刻有“永樂十七年四月X日西洋等處買到”等銘文的金錠、有西方風格的金臂钏等,很好地反映了中國大航海時期的對外交往與交流。“柯律格大概是被這些打動,開始關注明初”。
王紀潮介紹,梁莊王墓是明仁宗朱高熾的第九個兒子朱瞻垍(音jì)與魏妃的合葬墓,2001年在鐘祥市挖掘,墓內隨葬品達5340余件且多數保存完好。“新近挖掘,很少為西方所知,也應該是原因之一”。
隨後,柯律格等人又走訪了山東、四川等地,最終選定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10家中國機構及21家外國機構外借文物。